位于印度新德里的东郊有地块圣地,这就是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的陵墓。
陵园的主人被印度人民尊为“国父”。他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独立奉献了毕生,发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常说,他的价值观很简单,无非是:真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以和平方式进行时,不同意见、不同宗教的人,尤其在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暴力不断。甘地便以长时间的绝食来呼吁停止暴力、争取和平。但他最终死于宗教狂热分子的枪杀。凶手在后来的审判中称:“在我开枪前,我真心祝福他,并当面恭敬地向他鞠躬”。陵园的主人叫甘地。甘地陵门票免费,但进大门还要安检哟。
进入甘地陵要付50卢比保管鞋子。拖鞋进入后,脚踩在滚烫36度地面,甘地的陵墓极其普通、简朴,无任何装饰。导游向我们介绍,甘地陵只是一个象征性的陵墓,并无埋葬甘地的遗体。按印度教风俗,甘地在此地被火化后,骨灰撒入了恒河。为纪念他,火葬地便有了这座陵园。
甘地陵园几乎是一片空旷之地,没有任何壮观建筑物,草坪花坛都极普通。这也符合甘地的一生,简简单单。这也几乎已是甘地陵的全部——如主人的价值观一般,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
陵园呈凹形,在陵园正中,静卧着一座黑色大理石陵墓,它是一个普通的正方形平台的样子,高约1米,长宽约3米。墓后是盏长明灯,昼夜不熄,这是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精神的象征。
在这里,人们会一次次地想起这位“赤着上身,剃着光头,一有空就纺纱”的精神导师。这大概就是墓台上的鲜花长年不断的原因。
陵墓正面刻有印度文:“嗨!罗摩!”这是甘地遇难倒地时喊出的最后两个字。这样的墓志铭在今天更加意味深长。如果墓园里人头攒动,在无数双赤脚的下方,甘地也许会幽默地哼一声:“哦,天哪!”如果墓园里叶落花谢,甘地也许会寂寞地叹一声:“哦,天哪!”如果印度车水马龙、高楼林立,一向警惕现代文明的甘地一定又会高喊:“哦,天哪!”
“后世的子孙也许很难相信,历史上竟走过这样一副血肉之躯。”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甘地。说话间,人们一个又一个,脱鞋迈进陵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