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第二交响曲共分五个乐章。第一乐章的原题是“葬礼”,所埋葬的就是第一交响曲中的那个英雄,亦称“巨人”。听此段,我必正襟危坐,体会曲中的悲情,那是一种排山倒海式的葬礼。从开头的大提琴演奏出第一主题,我就直觉地感到这是一个英雄之死,然后才在其他乐章倒叙他的经验和回忆,直到第四乐章的女声独唱和第五乐章的合唱,灵魂才能得救。所以,我的听法是“叙述”式的,在脑海中把全曲串连成一个故事,故事的转折点,也是最动人的一段,是第四乐章,女中音唱出第一句“啊,红玫瑰”时,我又会正襟危坐,犹聆听天簌之音。但这个女中音的声音又像母亲的呼唤,对于游子的倦魂是一种安慰,唱得动人,就会忘记一切烦恼,即使灵魂救不了,至少也觉得洗涤一新,可以迎接第五乐章天使的声音,即使我在第二或第三乐章走了神,到此段我也必全神贯注。
马勒写完第一乐章时才二十七岁,五年之后才作其他乐章,难道在其青年时代就想到自己的葬礼?这可能再次证明莫扎特和舒伯特的命运,早熟也早死。
我收藏的马勒第二交响曲,是莱托指挥伯明翰市交响乐团及合唱团,EMI CDS 7 47962
2(2CD)。莱托在EMI灌录的马勒交响曲唱片张张都好,尤其杰出的是第二交响曲,录音透出许多灵气。
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7995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