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每碰到别人问他们多大时,顺利哥俩总是骄傲地说,“I'm four and almost
five.”按照加拿大的教育体制,五岁就可以就读小学的K年级了。六月初,为了帮助九月份入学的孩子熟悉学校的生活和环境,社区的小学特意举办了一次“Welcome to
Kindergarten“的新生说明会。
整个说明会持续约两个小时。在一开始,便为所有小朋友准备了名牌(Name
Card),孩子们极为兴奋,纷纷把名牌挂在胸前,跟坐在周围的新同学打招呼交朋友。名牌的颜色设计成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相同颜色的孩子自然就是一组。场地选在一所室内体育场,分成阅读、识字、手工、艺术、音乐五个不同区域,实际上涵盖了K年级的所有教学活动。
在音乐教室里,老师在介绍了场地设施和课程安排后,让孩子们初步体验了音乐节拍,一边弹琴,一边让孩子随着节拍跳舞;阅读区则专门从新西敏市公共图书馆请了一位图书管理员为孩子们介绍图书资源,并现场讲故事。孩子们办理图书卡后,每次可以借50本图书;识字区设计了一个拼图的活动,让孩子们把1~9的数字以及26个字母的磁铁放置在相应的位置;休息区为孩子们准备了茶点,包括饼干、蛋糕、水果和果汁饮料;手工区的老师带领孩子们用橡皮泥做个字母;艺术区则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发挥创意,做一定纸帽子。顺利哥俩称之为王冠,上面有他们的名字以及自己画的装饰画。老师定时敲响闹钟,听到铃声后,每组的同学进行轮换,转移到下一个区域。在说明会结束后,细心的老师还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袋礼物,包括绘本、字母贴、画笔、涂色本以及入学须知之类的。孩子们拿到礼物袋都很惊喜,也盼着新学期早点儿到来。
针对英语不是母语的孩子,负责二语学习的老师随后预约了语言水平测试。顺利哥俩因为在北京出生,快三岁时到的加拿大,如今不到两年,当然也需要测试。次日上午的测试,兄弟俩发挥得还不错。老师拿着一本测试手册,根据小家伙的回答进行了详细记录。测试的过程基本属于任务型的,即让孩子根据指令完成某项动作,比如从年龄性别开始,把图片中的爸爸/妈妈跳出来,描述衣着打扮;把球放在某个东西的上面;说出在公园可以做的活动,以及自己最喜欢的游戏等。此外,还设定一些场景,比如看到有人摔倒应该怎么办等。每个孩子的测试持续大约20多分钟。测试结果是利利属于Advanced Level,顺顺属于Intermediate
Level。老师解释的原因是,利利的词汇更丰富,句子更完整,时态运用得都挺好,比如他知道用I am going
to来表示将来时;而顺顺出现了一处单复数(比如把Sand说成Sands)错误,此外,在说到自己最喜欢的游戏时只是说Slide和Swing而没有用完整的句子。还有L的卷舌音掌握得不太好。不过,从整体上来看,哥俩的英语水平在同龄孩子中算中等偏上。
在迎新会开始前,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有一位工作人员闲聊时透露,作为老师的一项基本功课,那就是记住学校所有学生的姓名。这个工作量自然不小,我刚开始觉得这是一个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自我感觉35岁以后记忆力就开始下降,电话号码都记不住几个,还需要经常查询。而看看这个学校办公室的几位老师年龄也不小了,要记住那么多的名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在前台办理入学手续并等待说明会开始的空档,亲眼目睹刚到校的学生们排队把一本类似家校联系册的东西交到前台,而那位工作人员总是热情而耐心地叫出每位学生的名字,并跟他们打招呼问好,心里不由得暗暗称赞。看来只要用心,真是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尊重和关爱也许就是从记住他们的名字开始的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