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高校老师对中国留学生的印象
(2013-04-27 13:20:36)
标签:
中国留学生加拿大留学学校教育能力培养公民教育 |
分类: 教育反思 |
前段时间,由于工作需要,本人参与了多场大学专业课老师的面试。因为学院性质主要服务国际留学生,所以,面试过程中自然要谈及老师在教授国际留学生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在好奇心驱使下,我格外关注在加拿大这些老师的眼里,中国留学生给他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其中有一位教授市场的老师根据自己的观察,做了一个比较,他说日本留学生上课总是正襟端坐,专注听讲,课后也希望留大量的作业给他们;印度学生很尊重老师,每次老师进教室都会主动站起来,并帮助老师擦黑板;而中国学生即使会,也不爱发言和参加课堂讨论,跟老师打招呼时,眼光却看着别处,不正视老师的眼睛。此外,还有一点各位老师有共鸣的地方,那就是对于考试作弊的态度。在北美教育中,对于考试作弊的处理是相当严肃的。如果留学生因为考试作弊,轻则警告或者考试成绩扣分,甚至作废重休,重则开除。而一旦属于作弊开除的学生,是要记入学生档案的,这样的学生要想重新申请其他大学和学院被拒的可能性极大。在不少参加面试的老师看来,中国留学生对于作弊的态度有些不以为然,很多人不当回事儿。
这个老师的说法或许偏颇,但反映出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从侧面说明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不足之处。加拿大的学校教育始终重视四方面的事情:一,传授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and Skill);二,提升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 Skills);三,培养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四,重视实践应用(Application)。相比而言,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中国的学校教育只局限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强调以分数论英雄。素质教育空喊了多年,到头来却不得不让位于应试教育,接受无奈的现实。从这些西方老师只言片语的轮廓印象中,反映出来的中国留学生问题实际上出在沟通能力和批评性思维培养上的缺失,习惯于背标准答案以获取高分的中国学生,到了重视讨论分享,个性表达的西方课堂自然面临挑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反观加拿大从中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对学生这四方面能力的培养则是持续一贯的。从幼儿园开始,每周五都有Tell and Show,培养孩子在公众面前讲话的口头表达能力。上小学后,就开始有各种Project要完成,培养资料收集分析和写作能力。课堂上的项目报告分享一方面锻炼演讲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大项目需要多人合作完成,从小就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则鼓励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各抒己见。而到了大学阶段,每门课上的Presentation,Essay和Group Discussion更是家常便饭。显然,这是沟通能力和批评性思维培养的延续。在论文写作方面,也是不少中国留学生感到压力最大的地方。由于加拿大从小就培养学生重视知识版权意识,教授们对于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引用规范要求相当严格,留学生想要像国内那样东拼西凑蒙混过关往往很难,缺乏自己的见解和观察,得分自然高不了。这也造就了加拿大高校周边一种特殊的生意,那就是帮助学生改写或者代写论文作业。
就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来说,这是学校课程设计、实施和质量评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加拿大的幼儿园,在内部布置方面就很讲究,目的就是创设环境,让孩子了解真实的世界和现实生活。在顺利哥俩的幼儿园,我就注意到教室分为不同的区域,分别可以让孩子玩沙煲,水,画画,听故事,摆着各种鹅卵石,还养着一只叫Laura的小动物,作为幼儿园的成员之一。此外,每周都安排不同的Field Trip,组织孩子们走出教室,参观图书馆、公园,农场和巧克力工厂等,增加对社区的了解和认识。中小学生则经常会参与社区和慈善活动,比如义卖或者给食物银行募捐。到了大学,在专业课程设计上,很重视与行业的结合,定期会邀请行业人士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现状和走势。在学院教育里,通过与行业机构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学校期间获得行业认可的一些实用证书,增加学生未来的就业机会。为了获得工作经验和技能,学生会主动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
在加拿大的公民责任中,有一条是“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oneself and one's family(对个人及家庭负责)。”要求每个人都找一份工作,照顾好自己的家庭。加拿大学校教育系统培养的这四方面能力有助于提高每个人的受雇用机会。在拥有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良好的口语和笔头沟通能力保障了团队合作的顺畅;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尊重彼此差异,多元文化共存的前提下,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脱离本本教育,能够把所学的东西灵活地应用于实际,学以致用,发挥最大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