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人力资源结构看公司竞争力

(2015-04-06 12:37:41)
标签:

财经

分类: INV[股票投资]
最近在密集研究工业机器人产业相关上市公司。

发现从人员结构上看,出现了几种典型的结果。

工业机器人属于工业控制领域,属于高科技和传统加工制造相结合的交叉性行业。

那么这种企业我最喜欢的人员结构应该是:

研发,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占主导,行政管理人员最少。即所谓的哑铃型结构。

比如英威腾,这家深圳公司主营业务是低压变频器,目前也切入到两大新的领域:工业控制和能源电力。

公司人员结构分布不错,符合“哑铃型”结构。

但有些公司,不点名了,销售人员50多,管理人员300多!

这就好比一个家庭10个人吃饭,只有1、2个人在真正地干活挣钱,那这个家庭会如何呢?

当然,我不是说管理人员不重要,没有董事和高管,那公司也不会存在,问题是不知道工业企业要那么多管理人员干什么? 开会?参加各种XXX博览会?还是。。。

那么这种存在人员结构重大缺陷的公司,反映到财务指标也是很明显的,ROE个位数,毛利率低于30%。

相反,具有良好人员结构的公司,ROE一般超过10%,毛利率超过40%。

像英威腾这家公司,还有一个重大的闪亮点——真正的注重研发。
即研发投入占营收比超过10%!
另一家深圳的公司汇川技术,研发占比同样在10%左右,尽管比例有所下降,但是因为营业收入增长较快,所以研发投入资金数额是不断大幅增长的。
让我再次想到了华为公司,这就是地域性标杆企业的示范作用。
难怪,看了汇川年报,才知道若干高管曾供职于华为电气,具有一些华为的基因。
还一个跟体制也有很大的关系,看看快消品王老吉和加多宝,后者就是舍得花钱投入广告,善于抓住大事件搞营销,而广药集团怀揣那么多老字号,估计会烂掉!

相比那些动不动就喊口号——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结果你却发现研发投入占比还不到营收的5%的企业来说,这些真正的研发驱动型企业已经在起点上就构筑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在一个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的时代,没有真正大力投入真金白银搞研发,只是想着去万一不行了去买几个公司,我看这种企业本身就存在基因缺陷。

这就好比一个国家总是靠买别人的武器(东南亚诸多小国家),而不大力投入真金白银自己研究军事武器,总是会受人牵制的,基本缺乏主导权。

我更希望的收购或是控股,或是成立合资公司是锦上添花,而不是不得已的解困之举。

shannon
Apr 6th, 20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