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股票市场价格(MP),内在价值(IV)和持股成本(SHC)的一点思考

(2015-02-04 12:30:29)
标签:

股票

分类: INV[股票投资]
先来阐述一下MP/IV/SHC的一般性特征。
MP:
1. 短期波动较大。
2. 短期波动曲线取决于流动性和投资者、投机者信心和热点事件,甚至还包括概念强度。
3. 长期波动取决于企业基本面,即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和资本运作,而后者主要包括股权投资、收购、剥离、重组等超越日常经营的手段。

IV:
1. 波动性远不如MP。 
2. 主要取决于企业基本面,而具有反身性企业IV也会受制于MP,特别是金融类公司。

SHC:
1. 波动性不如MP。
2. 主要取决于投资者/投机者估值能力、风险偏好和操作策略(包括建仓、持有方式)。

下面围绕投资者/投机者如何对待SHC这一基本问题展开论述。
先来看看国内几个投资大佬对SHC的态度。
A. 东博老股民
他认为——成本概念是万恶之源。
这是他在一次采访时谈到自己所犯最大错误(2007年没有卖出)时所作的阐述。为了证明他的观点,他讲述了很多人在07年高位入市,08年被高位套住,然后由于账面亏损而导致很多人无法理性割肉。
当然他还举了自己的例子,15元买入民生银行4元抛掉了,因为价格贵了就不要了,有更便宜的还拿着它干嘛呢?换着一般人下不了手,所以成本概念是万恶之源。

B. 但斌
在《时间的玫瑰》书中,他写到“许多投资者在计算他们财富时,记忆停留的永远是他们曾经达到的最辉煌的那一刻,常将某一天的最高市值视为已到手的收益,然后以那一刻的市值来计算他的得失。结果,变化的市值与最高值相比,难免心态失衡。投资应该超越这种“财富观”。过去的市值包括买入价格等都属于“沉没成本”。做投资最重要的永远是未来。”

C. 邱国璐
在《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书中,他写到:
“许多人潜意识中把买入成本当做决策依据之一,产生了常见的两种极端行为:一种是成本线上,一有风吹草动就锁定收益;成本线以下,打死也不卖。另一种是成本线上无比激进,因为赚来的钱赔了不心疼;成本线下无比保守,因为本钱亏一分也肉痛。这两种极端都是人性中的“心理账户”在作祟。
忘掉你的成本——是成功投资的第一步。
全市场除了你之外,没有人知道或关心你的买入成本,因此你的成本高低,是否亏损对股票的未来走势没有丝毫影响。
忘掉成本,也就不存在亏损股和盈利股的区别,也就不会总希望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许多人在某只股票上亏了钱,总想从这只股票上赚回来,结果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趴着,反而错过了很多其他的机会。投机就是个不断比较不同股票的过程,与成本无关。”

再看看国际大佬们是如何对待成本的。
巴菲特说:你支付的是价格,得到的是价值。
格雷厄姆有关持股成本的论述我想就是一条——确保具有安全边际时买入股票,而当股价回到价值附近时,即安全边际消失时售出股票。
显然两位大师并没有暗示你要忘记成本,甚至说认为成本是万恶之源。
而更多的是通过“市场先生”这个比喻警告投资者不要被频繁波动的价格所误导。

那么国内投资大佬们一再提醒投资者要忘记成本,抛弃成本意识,甚至认为成本概念是万恶之源,看看他们论述的语境,无非是针对广大股民无法克服盈亏带来的各种心理麻烦,比如应该纠错的时候因为账面亏损而不肯放手,应该收割的时候因为账面盈利而过度贪婪等等。
那么进一步思考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是成本意识还是缺乏价值意识呢?
我想两者都不可忽视。
如果巴菲特明确告诉你这只股票当前就值10元左右,那么你还会因为买入价格是8元或者12元而纠结吗?当然不会,你肯定能够翻越心理障碍之墙并做出正确的投资操作。

下面谈谈我自己关于SHC的一点看法。
SHC-IV之间的关系是绝对投资收益和风险的核心要素。你的SHC越低,未来收益会越高,同时你面临的风险越小。当然,SHC为0时,你就处于完全的无风险状态,你可以100%超然应对任何股价波动了,哪怕跌个80%你也不会赔钱,当然此刻必然导致了资产缩水。

其次,如果持股票投资应该像生意那样,那么我想一个积极主动的生意人或者公司应该有积极的成本控制意识,而且应该作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目标之一,正如像巴菲特的论述那样,经理人不能在某天醒来心血来潮宣布,今天我们来降低成本,正如不能说今天我来呼吸空气一样。
即对于一般商业组织来说,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是一个永久性的商业任务。每一个商人都明白最简单的道理:超低的成本是一种强大的竞争优势。
那么,作为股票投资者,是不是也应该把不断降低SHC作为一种持续的商业活动呢?
我想是可以的,这尤其针对积极型投资者而言。

至于说SHC引起的各种心理负担,我想这不是唯一的祸根,过度自信、缺乏价值意识、急功近利等等都是导致非理性行为的根源,而非仅SHC所致。
所以,为了克服各种心理行为偏差,必须系统性研究行为金融,并进行系统性实训。

总之,理性对待股价波动,并以IV为准绳,不断降低SHC作为日常的投资活动之一,这就是我的基本观点。

shannon
Feb 4th, 20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