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INV[股票投资] |
最近创业板的急速挫杀让很多人领略到股市的“风险”之大,尽管我已在两周前彻底抽身,但中途还是犯了个小糊涂。
最近再次研究了邓普顿爵士的投资风格,他用的词语是:在极度悲观时就是买入的好时机。
国内的知名投资人老股民用的是:深入骨髓的便宜!
反思自己,还是没有深入骨髓,甚至在CYQP之上执行了CST/ADD操作,这是明显的找套子去钻!
再联想到投资大师BFT和MNG的一再告诫:只有等到超级好的机会才挥杆击球。
这背后蕴含的逻辑就是要有超级好的忍耐力看着资金躺在那里,以及对投资标准丝毫的不放松。
这一点,需要严厉强化!
同时最近研究了比尔.米勒的开放性投资风格,蕴含在其背后的哲学思想是威廉.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尽管实用主义一度曾被贬为“机会主义”,但我想在业绩为王的投资实践界并不需要去理会学院式的各种争论和名号,记住只有金钱才可以最方便的换来好的生活品质,而不是名号!),让他在上世纪90年代连续10多年战胜标准普尔500的不是简单的价值投资或成长股投资风格,而是一种更为开放和灵活的实用主义风格。
这与国内某些非得要死拿GZMT才算是修炼价值投资的做法显然是非常不同的,而且我对这种以投资标的来划分投资风格的做法深表不理解。
当然,能够抓住科技股潮流并得以顺利脱身,在科技股泡沫巅峰时重返经典价值投资领域,我想这才是一般投资者很难完成的高难度动作。
我自己也应该好好学习学习米勒的风格,当然这比长期坚守一种策略要复杂一些,而且面临更大的风险。
最后,看着SP的资金回撤让我想到了投资体系的缺陷——重买入而轻卖出!
所以,我不得不最近思考并补充了一些卖出规则,我想老股民的“投资性买入,投机性卖出”算作一种典型的思路。
shannon
Nov 1st,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