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消费类股票异动的深思:张裕A, 青岛啤酒,伊利股份!
(2012-11-18 22:00:41)
标签:
财经 |
前两者是老字号,特别是张裕A在中国葡萄酒品牌毫无疑问是NO.1,看了央视的系列节目,也可以知道张裕的很多辉煌历史。
然而在进口葡萄酒的冲击之下,还有自身的XX门事件,导致股价从去年年底一路走低,降幅超过了50%!
从90多降到当前40多一点,拦腰斩!
再看青岛啤酒,在国内啤酒也算NO.1啦,股价从6月份一路跌下来,到当前30多一点,是不是因为有日资参股的原因?还是季节性的问题?还是其它。。。
再看伊利股份,牛奶最近几年也是XX门事件频发,6月、7月还曾发生过跌停!
但我每次坐地铁,经常能看到家长提着一箱伊利牛奶,为什么?再穷不能穷孩子啊,再苦不能苦孩子啊!
所以尽管喝牛奶还是有一定风险,但考虑到不喝牛奶,能喝什么奶呢?羊奶?猪奶?。。。
看看伊利的股价都没有前两个那样长时间持续性下跌,我想这还是实实在在的消费做了支撑!
再回来看张裕的葡萄酒,我以前就分析过,高端的一点的人肯定直接买法国葡萄酒。
而中产呢?九成正供着房贷!哪里有心思去浪漫啊,也许就在GF生日或情人节那天买瓶回来浪漫一下吧。。。
至于低收入人群,浪漫也少有喝葡萄酒的,要么是白酒,要么是啤酒!
至于青岛啤酒为何喋喋不休,我就不知道了。
尽管这是事后诸葛亮,看着股价倒推,但毕竟自己没有持有这三只股票,而通过这些龙头股的股价持续异动分析,对于提高定性分析能力还有是所帮助的。
再一次强化了BFT的EC理念。
消费类股票 —— 消费才是王道!
所以我一直不敢出手GZMT!
让我再次想到BFT说为何买入吉列股票时说的,想到全球上亿男人每天都要用吉列刀片刮胡子,自己就情不自禁的高兴!
是啊,消费品必须是要消费,而且最好每天都用!
所以我卖掉了格力电器,我观望上海家化!
格力空调太好了,4年5年都不坏,也不像电信设备可以不断提供各种增值服务而赚更多的钱。。。所以这个空调就很容易市场饱和了。
当然卖掉格力电器还一个原因就是家电还应该算周期性较强的行业,跟房地产强相关,对于初级投资者是不应该玩这种高难度的投资标的的,所以还是盈利卖出较为妥当些。
让我再次想到当初的光纤,据说开始铺设的时候都是买家提着现金去抢、去排队、去走后门!
但这光纤(这玩意也不是随便就会腐烂的,比人的寿命还要长)一旦铺设完毕,卖得就跟白菜价一样了!
让我领会到:消费品的核心在于消费,否则就算NO.1,又有什么用呢?
最后,让我想到BEN在《证券分析》中的精彩讲述,告诫投资人不要仅仅因为证券的名称或标签而评估其安全性的结论,例如不要总觉得股票比债券风险大。
回到这里,不要总认为:消费类股票就是安全的!
shannon
Nov 18th, 2012
然而在进口葡萄酒的冲击之下,还有自身的XX门事件,导致股价从去年年底一路走低,降幅超过了50%!
从90多降到当前40多一点,拦腰斩!
再看青岛啤酒,在国内啤酒也算NO.1啦,股价从6月份一路跌下来,到当前30多一点,是不是因为有日资参股的原因?还是季节性的问题?还是其它。。。
再看伊利股份,牛奶最近几年也是XX门事件频发,6月、7月还曾发生过跌停!
但我每次坐地铁,经常能看到家长提着一箱伊利牛奶,为什么?再穷不能穷孩子啊,再苦不能苦孩子啊!
所以尽管喝牛奶还是有一定风险,但考虑到不喝牛奶,能喝什么奶呢?羊奶?猪奶?。。。
看看伊利的股价都没有前两个那样长时间持续性下跌,我想这还是实实在在的消费做了支撑!
再回来看张裕的葡萄酒,我以前就分析过,高端的一点的人肯定直接买法国葡萄酒。
而中产呢?九成正供着房贷!哪里有心思去浪漫啊,也许就在GF生日或情人节那天买瓶回来浪漫一下吧。。。
至于低收入人群,浪漫也少有喝葡萄酒的,要么是白酒,要么是啤酒!
至于青岛啤酒为何喋喋不休,我就不知道了。
尽管这是事后诸葛亮,看着股价倒推,但毕竟自己没有持有这三只股票,而通过这些龙头股的股价持续异动分析,对于提高定性分析能力还有是所帮助的。
再一次强化了BFT的EC理念。
消费类股票 —— 消费才是王道!
所以我一直不敢出手GZMT!
让我再次想到BFT说为何买入吉列股票时说的,想到全球上亿男人每天都要用吉列刀片刮胡子,自己就情不自禁的高兴!
是啊,消费品必须是要消费,而且最好每天都用!
所以我卖掉了格力电器,我观望上海家化!
格力空调太好了,4年5年都不坏,也不像电信设备可以不断提供各种增值服务而赚更多的钱。。。所以这个空调就很容易市场饱和了。
当然卖掉格力电器还一个原因就是家电还应该算周期性较强的行业,跟房地产强相关,对于初级投资者是不应该玩这种高难度的投资标的的,所以还是盈利卖出较为妥当些。
让我再次想到当初的光纤,据说开始铺设的时候都是买家提着现金去抢、去排队、去走后门!
但这光纤(这玩意也不是随便就会腐烂的,比人的寿命还要长)一旦铺设完毕,卖得就跟白菜价一样了!
让我领会到:消费品的核心在于消费,否则就算NO.1,又有什么用呢?
最后,让我想到BEN在《证券分析》中的精彩讲述,告诫投资人不要仅仅因为证券的名称或标签而评估其安全性的结论,例如不要总觉得股票比债券风险大。
回到这里,不要总认为:消费类股票就是安全的!
shannon
Nov 18th,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