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也谈苏宁电器

(2012-05-15 17:08:04)
标签:

转载

分类: INV[股票投资]
严重同意,在护城河缺乏的行当,最怕的就是价格战。
原文地址:也谈苏宁电器作者:语风林

    很久没有关注过苏宁电器了,羸弱的市场表现和不佳的经营业绩不太可能吸引我的注意。去年7月清掉苏宁的时候,我说苏宁未来很可能会受到新商业模式的挑战和冲击,经营不确定性大大降低。目前我依然保持这种看法,未来的苏宁有好几个死结要打开。

 

    一、易购和实体店
    苏宁易购上线,不可避免会对实体店造成较大冲击,两者是一种直接的竞争关系。与家居产品如沙发、床、橱柜、衣柜等追求个性化、时尚化不同,电器和电子类产品是大众化、标准化产品,用户现场体验的需求较低。即使是对现场体验有需求的客户,先到实体店体验,再到网上购买也是一个很可行的方案。易购和实体店长期竞争的结果就是,实体店的价格体系必须向易购靠拢,而其租金成本、人员成本、维护成本却依然保持上升。苏宁线下业务一直想朝重资产化的方向努力,但自建或者购买门店没有那么轻松,费时费力,而且必然会消耗大量的资本。

 

    二、易购的市场竞争
    苏宁易购的市场竞争格局和当年的亚马逊有着很大的不同。亚马逊创建于1995年,那时电子商务刚刚萌芽,竞争对手很多但实力都很弱。亚马逊通过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收购和兼并对手,减少竞争,实现了自己独大的竞争格局。而苏宁易购2010年才上线,其竞争对手京东商城、淘宝商城(天猫)此时已经牢牢占据了市场,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十分明显。这里还没考虑国美、卓越、当当等以及众多细分行业的电子商务企业。很明显,亚马逊奉行多年的市场竞争原则(如果无法击败对手,那就将其收为己有),对苏宁易购来说只能是一种奢望。

    无法收购与兼并,那靠什么和对手竞争呢?价格战?这是一种非常愚蠢而又无可奈何的做法,类似于经济学或博弈论说上的“囚徒困境”。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很难通过价格战消灭对方,持续消耗战的唯一结果就是各方大量的资金付之流水。有百利于消费者,而无一利于投资者。这与曾经的家电行业价格战还有所不同,家电制造企业可以通过科研创新、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取得比较竞争,而电子商务企业,竞争手段上除了价格还是价格。

 

    三、苏宁的仓储和物流
    自建仓储和物流体系可以扩大销售半径、提升配送速度和服务质量,这是苏宁易购和京东商城梦寐以求的,以至于顺丰这种物流企业也有进军电子商务的欲望。但是,仓储和物流体系是一个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体系,自建谈何容易。过程漫长、维护成本高昂、资金消耗巨大,还要直接面对众多物流企业的竞争压力。最近有报道称,邮政速递8.2万快递员人均年薪7万,合计57.4亿。未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苏宁得为自己60个物流基地、多少万快递员支付多少工资呢?

 

    四、业务多元化的努力
    苏宁的业务一直在去电器化,向“全品类”、百货型业务转变。但这个转变并非苏宁独有,京东商城、天猫、卓越、国美、当当等竞争对手几乎都在向综合型电子商务企业跟进和拓展。而苏宁实体店的百货化与其他的商业零售企业相比,优势并不明显。苏宁的优势依然是电器,消费者认准的也是苏宁的电器,苏宁想把电器商城开成百货商场,且不说竞争对手答不答应,消费者认不认可都是个未知数。品牌认知和消费习惯很难改变,苏宁实体店百货化面临的挑战和竞争压力不是一点点,多元化努力的不确定性很大。


    其实上面提到的每一个死结,苏宁都是无法回避而不得不面对的。不做电子商务,肯定不行;不打价格战,肯定不行;不建仓储和物流,肯定不行;不搞业务多元,肯定还是不行。而苏宁到处树敌,各个方向全面出击,那就一定行了吗?未必。失误的结果就是公司大把大把的资金打了水漂,连个泡都没有。

 

    现在的苏宁是不是一家伟大的企业我不知道,作为投资者我只认一点,那就是通过消耗大量资本来维持运营的企业不太可能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最起码不会是好的投资标的。一家连自由现金流都无法保证的企业,如何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呢?对了,美国百思买也搞线上业务,但最近一个季度财报显示亏损16.98亿美元,而股价已经跌回1999年初。要知道,百思买2011年营业收入是507亿美元,而市值仅67亿美元。经营业绩如此之差和市场表现如此之弱的原因很简单,受新商业模式的冲击,强大的竞争对手和自身的线上业务共同摧垮了百思买!苏宁也有宏大的销售目标,但如果仅仅是光赚吆喝不赚钱,有什么用呢?百思买不是最好的反例吗?

 

    我喜欢苏宁,确切的说是比较欣赏张近东。但欣赏归欣赏,消费归消费,投资归投资。买东西我依然会选择京东和淘宝,买股票我依然不会选择苏宁。每做一个投资决策,我们都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理由,而不是在那意淫。格雷厄姆说,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就是,前者建立在敏锐和数量分析之上,而后者建立在主观臆测之上。未来能否投资苏宁呢?我想,必须看到两点理由:一是苏宁的业绩和现金流正在稳步增长,二是苏宁的竞争对手正在奄奄一息。我们能否看见呢?也许能看见,也许永远看不见。走一步看一步,坐看云起、笑面风云嘛!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