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美国和日本蓝筹股的变迁
标签:
转载 |
分类: INV[股票投资] |
本文摘自东方证券研究报告《选股的维度——A股蓝筹》
蓝筹的定义与特点
蓝 筹股(blue chip)并没有严格意义上定量的概念与标准,更多的是市场对于公司定性的认识与界定,它往往是指在某一行业中处于重要支配地位,业绩优良,交投活跃,红 利优厚的大公司的股票。美国证券交易所网站对蓝筹股的定义是:所谓蓝筹股是指那些以其产品或服务的品质和超越经济景气好坏的盈利能力和盈利可靠性而赢得全 国声誉的企业的股票。
“蓝筹”一词源于西方赌场。在西方赌场中,有三种颜色的筹码,其中蓝色筹码最为值钱,红色筹码次之,白色筹码最差。投资者把这些行话套用到股票上,引申为最大规模或市值的上市公司。一般人将蓝筹股等同股票成份股,但事实上成份股不一定是最大或最佳的上市公司。
蓝筹公司的主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1、 长期稳定的盈利记录与较好的现金分红历史:利润增长相对稳定,能较好抵御周期波动,但周期行业中的龙头公司也往往可以归入蓝筹股,盈利记录往往需要 5-10 年乃至10 年以上为依据;而且分红相对慷慨,股利政策稳定,股息率较高(例如超过一年定存利率),类存款资产。
2、大公司,大流通盘与大市值,相对不易被操控:大型公司的股票不一定是蓝筹股,蓝筹股却一定是大型公司的股票。蓝筹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受到大宗资本和主流资本的长期关注和青睐,以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公司市值等指标来衡量,它们均能成为行业与市场的翘楚。
3、 行业整体在经济中地位较为重要,蓝筹股往往诞生于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国民经济支柱行业里的公司股票不一定是蓝筹股,蓝筹股却一定不会诞生在边缘行业里。对 蓝筹股的认识可不能仅仅局限在“股”字上,它承载的是“产业与民生”甚至“国家的光荣与梦想”。所以但凡是蓝筹股一般都出现在国家的支柱产业中,蓝筹公司 也都是行业龙头企业。
4、产品竞争力强,公司知名度高,往往是行业龙头与领导者:蓝筹公司一定担当着产业领袖的角色,是产业价值链和产业配套分工体系的主干和统摄力量。不仅在规模上,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上都是这个行业的代表。
蓝筹的变迁——来自美国的经验
道 琼斯平均指数的成分股是世界股市上最悠久和著名的蓝筹股,从它的百年沧桑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华尔街蓝筹股阵容的历史兴替。1884 年,查尔斯.亨利.道以纽约股票交易所当时最重要的11种股票制作了第一张道指表,其中9 只是铁路股。可想而知,当时的华尔街蓝筹股几乎就等同于铁路股。经过32 年的时间,到1916 年,道指扩充到20 只股票,美国钢铁公司于是年成为道指的重头成分股。随着汽车工业的崛起,著名的通用汽车公司于1928 年成为道指成分股,道指成分股扩充到30 种股票,延续至今。从道指11 到道指20 再到最终形成道指30 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道指成分股皆以重化工业类股为主导。
从 1970-1980 年代开始,道指30成分股崛起二股新力量。一是服务类和消费类产业公司的崛起。例如1987 年可口可乐的回归,1991 年的迪士尼、JP 摩根等入选,1997 年强生、沃尔玛等入选。二是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公司的崛起。1987 年IBM 重回道指,1997 年惠普加入,1999 年微软、英特尔等著名高技术公司加入道指。尤其是199 年微软和英特尔的入选,其意义不仅在于道指第一次接受非NYSE 上市的股票,而是意味着道指对美国经济中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性的认识有了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从道指30的百年演变中我们看到华尔街的蓝筹股阵营在大的趋势上经历了从铁路公司到重化工业公司再向服务类的第三产业和新技术产业类公司的变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