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放开时”….(12月5日)

分类: 心语 |
办公室的同事,在上周三居住小区发现小阳人的那个傍晚,被突然要求居家了,转眼已6天。据说最怀念的就是居家前吃的最后一顿晚饭,以及办公室残留的3包泡面。听着有些搞笑,但也莫名的有些悲凉。
今天的凌晨,浙江多地差不多时间公布了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通告,提出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等多条措施。记得早上起来好困好困,然后看到这条信息刷屏的时候,脑子突然清醒了,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不是意味着全民核酸将成为历史?”第二反应就是“是不是意味着可以到处玩了?”靠着这信念让自己艰难的起床。洗漱的时候已彻底清醒,突然的脑子里浮现出疫情刚开始的那些场景。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去超市买东西,看到超市里一群大叔大妈们或穿着一次性雨衣,或戴着浴帽,我也是口罩、一次性手套等各种保护,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超市里人多,本该热闹的场景却显得分外的压抑,大家都脸色凝重,匆忙的挑选自己需要的东西,然后急匆匆的付钱走人。自己也是,记得那时候刚得知肚子里有了个小生命,但因为疫情,办公室四个同事只有我一个人上班,然后每天戴两双手套、两只口罩,稍微地上一捡东西或者碰到什么觉得不太干净的东西,立马洗手,那段时间每天都要洗无数遍才不会觉得那么脏,那种感觉真的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压抑。
再后来,大家慢慢的适应了,曾天真的以为疫情会像十七年前的非典一样,等到天气热起来会自然消失,结果不但没有消失,反倒在全国各地散播,一年复一年,发现小阳人、多起来、严控、少下去、最终清零,这样的场景在全国各地到处上演,慢慢的,大家似乎麻木了。幸运的是我们生活的城市由于管控得当,一直较为平稳,即使有,也是零星的一些,大家在听到发生在身边时会紧张一下,然后过两天没明显新增也差不多就翻篇了。另一个明显影响就是大家的脚步受限了,特别是家里有孩子要上学的,一年有机会出去的估计就寒暑假,由于核酸检测的滞后性,导致很多事情难以提前计划,导致每次出门得预留15天隔离期以防意外。很多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干脆就不出门了。曾感叹现代交通下内蒙古都近在咫尺,哪知疫情之下隔壁市都远在天涯。已经两周二的小堡,还没出过市,要知道姐姐当年3个月就已经开始出门看世界了。
知道姐姐昨天晚上因为弟弟的折腾没睡好,所以早上叫起床尽量温柔些,外加按奈不住内心的激动,于是跟依然迷糊的小家伙“创意问题”,告诉小家伙现在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想听哪个先?小家伙选择了坏消息,告知可能以后不会再做全员核酸了。立马感觉她的睡意褪去了不少,好奇的问为什么,告知因为早上政策调整了啊,小家伙一知半解的点了点头。再问好消息是什么呢?告知我们的家庭日可以提上计划了,小家伙激动得全清醒了。因为前几天还跟她说那个酒店的工作人员是现在某个静默小区的志愿者,从安全角度考虑,目前暂不考虑,小家伙也表示了理解,结果突然得知这个好消息,怪不得激动的很,哈哈。
起床上班,能感受到此次政策调整是周围同事讨论的重点内容,大家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表现不一,有人感慨果然大疫不过三年,为接下来能回归正常生活而庆幸,也有一些担忧会不会导致大爆发,特别的家里有基础病老人或者特别年幼孩子的,毕竟现在只是说病毒伤害性没有一开始那么严重,并不代表没有伤害……自己静心想想,也是,既有恢复常态的欣喜,也有害怕感染的担忧,但依然劝慰自己,迟早会有这样一个阶段,我们能做的就是想办法增强自己的抵抗力,以一变应万变。
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真的是整整三年,从一开始大家不知核酸为何物,到现在上至90岁老人下至两三岁孩童,个个娴熟而有序。三年,真的改变了太多太多….
或许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这三年短暂得不足一提,但对于经历其中的我们来说,是每个生命中难以抹去的一笔,特别是对于那些在黑暗中离去的人们的家人们而言,显得格外的刻骨铭心。
记录这一刻是避免未来的某一天会遗忘,但也真心的希望这样的时光永远永远不要再重复,愿时光温柔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