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成就杰作

标签:
管理效率自由职业财经 |
分类: 管理 |
作者: 梅根·哈斯德 时间: 2012年09月1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谁还记得丹尼尔•平克的《自由职业国》(Free Agent
Nation)吗?1997年发表于《快速公司》(Fast
Company)的这篇文章预言了一个明媚的未来,那时候熟练员工在项目之间自由跳转,不受工作或公司的约束。15年后我们处于截然不同的经济环境,出现了“被迫创业者”,他们也会利用合同工作暂时过渡,加入自由职业大军。同时自由职业者的光彩也黯淡下来。
然而不管独立合同工人的数量增加还是减少,我还是很奇怪为何没有人关注他们对东家公司带来的文化影响。但我也没发现什么问题,直到我开始为大型的C类公司工作。
在我看来,完美的自由职业者就是那些富有创意的人,他们会以不修边幅的休闲形象闯进会议室,然后又不见踪影,努力工作直到交差。表面看起来是公平的交易:专才通过短期工作和大公司预算结合,而永久雇员也能看看新鲜,体会不同的工作节奏。
然而我的梦想被无情地打破了,自由职业者也无法改变美式公司漫无目的和适得其反的运作方式。最大的问题就出在我的同事所说的“酝酿模式”上。
酝酿模式就是指创作成果/原型/内容之间的所谓休耕时期。基本的想法就是创意工作在作品之间需要休息,要想获得好的成果,这个休息期必不可少。作家就很看重这种暂停:写一阵子,离开去做饭,再回来修改。或者,更多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写的就是垃圾,只有出去走走,4个小时后再回来继续。
小说家扎迪•史密斯在杂志《信徒》(The
Believer)的一篇文章中把时间进一步推远。她的建议是,如果你写完了小说,“把它放进抽屉。尽可能的不去看。理想时间是一年或者更长。”要评判作品,你就需要客观看待。(对自己的作品,)要达到那个心理距离需要时间。很长的时间。
所以我在想,既然公司在过去15年中一直在引入自由职业者,为何这样一个创意工作的基本原则还没有被公司文化所接受?项目经理何曾为无需着手工作的事项安排时间?
直奔主题、心无旁骛表面看起来或许确实能够提高效率,但是要想酝酿出真正不凡的好点子、创造真正脱俗的作品,或许应该少一点急功近利,给思想更多的自由空间,让思想处于开放的状态。当年青霉素的发现就是科学家在思想开放状态下的意外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