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十年,我终于回归了,尽管回归的我仍然把时间安排得很满,但生活节奏突然慢下来很多,让我在享受这种慢生活的同时,每时每刻都在将职场与全职做对比,两种生活真是各有利弊、各有得失。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我不可能真正回归,现在的回归只是暂时休息而已。尽管我也非常喜欢这种回归的生活,但是否要这样回归到老?我还真不敢肯定地回答。
当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提交了议案,“鼓励部分女性回归家庭,并称之为中国幸福的基础”时,全民都在热议这个话题,赞成的居多,反对的较少。我一直在想:不幸福的根源难道是因为女性在职场?如果这就是根源,那么女性回归就是中国幸福的基础;可如果这不是根源,女性回归的相关问题得不到解决、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那女性回归可能就是痛苦的开始。还让我想到了老板经常说的那句话:“职场如战场,战争让女人走开。”我突然觉得“鼓励部分女性回归家庭”有点歧视的意味。这些都让回归的我,想了很多……
晚上给儿子洗澡时,我和儿子展开了关于这个话题相反的讨论:
“儿子,妈妈要去上班了好不好?”
“不好!我不要你上班。”
“为什么呀?”
“妈妈上班了,晚上没有人接我了,别的小朋友都走了,我一个人在那等妈妈,我好伤心!”
“不会的,肯定会有人接你的。”
“没有人接我,我自己回来,1号楼,2号楼,3号楼,我的爸爸妈妈上班都没有回来,我好伤心啊!”
“不会的,家里肯定有人。”
“可是,妈妈也不能陪我玩了。”
“爸爸陪你玩啊。”
“爸爸不会讲故事,我喜欢听妈妈讲故事。”
“妈妈如果不上班就没有钱花,怎么办?”
“也不能给我买玩具、买好吃的了吗?”
“是啊。”
“那我以后就让爸爸给我买玩具。”
“可妈妈自己想买东西也没有钱啊。”
“爸爸有钱,让爸爸给你。”
“妈妈从来没有向爸爸要过钱。”
“那我向爸爸要,然后给你。”
……
儿子的话让我好感动,好温暖,好纠结啊!这段对话应该是大部分家庭的缩影,就是这样一段简单的对话,让我们看到家里不同角色各自的心理活动。
孩子的思想很单纯,他的成长希望有妈妈的陪伴,妈妈的陪伴会让他倍感幸福。所以,让“职场女性回归家庭”,好象是道出了孩子的心声,受益最大的应该就是孩子。当然,妈妈在全心付出的同时,也收获着职场妈妈所没有的亲子幸福,回归让“妈妈的幸福感”也大大提升。可一想到十年经济独立、花钱随意的我,如果有一天,弹尽粮绝,突然伸手向男人要钱,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在那种情况下,我的自尊心、我的尊严又在何方?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是无论回归哪里都要想清楚的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