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幼儿妈妈老师儿子逆反引导正确结论接受 |
分类: 学习成长 |
儿子虽然也喜欢摆酷、也爱臭美,经常说自己是个“大帅哥”,却又常常不配合我给他买新衣服、新鞋,每次给他买的时候,他都说自己有不用买,我说天天穿得破破烂烂的怎么能“帅”得起来呢?他可不是为了给我省钱,他是在瞅人家里有吃的、玩的没有呢!这可能就是男孩和女孩追求的不同吧。
今年第一次预报要下雪的晚上,吃罢晚饭后我让老公开着车带我们去给儿子买棉鞋,在店里试鞋的时候,儿子一点儿也不配合,我说:“要下雪了,再不买棉鞋会冻脚的。”可买回来儿子却不愿意穿,尽管天气很冷,每次让他穿的时候,他总是说:“妈妈!等下雪的时候再穿吧。”既然他这么有主见,教室里又开着空调,不穿就不穿吧。
眼看着马上要立春了,这棉鞋到现在还没上脚,明年冬天穿肯定又小了,看着新鞋觉得挺亏的。那天晚上洗脚时,我说:“看看你的脚冻得冰凉的,那双棉鞋可暖和了,明天咱穿棉鞋吧!”没想到他却很爽快地答应了,比起直接要求他换上新鞋来,可能象这样给他讲道理他更容易接受吧。第二天早晨起来,他就很顺理成章地穿上了新棉鞋,还给爸爸摆了一个“Pose”,然后高高兴兴地去幼儿园了。
白天在家里我就担心:原来穿的那双单皮鞋,他自己已经习惯了穿脱,可这双棉鞋他自己不一定会穿脱。
晚上洗脚的时候,我问他:“今天睡觉时谁帮你脱鞋、穿鞋?”
他说:“刘老师帮我的。”
我说:“你喜欢刘老师吗?”
他说:“我不喜欢刘老师,我喜欢王老师。”
我说:“那王老师喜欢你吗?”
他说:“不喜欢!”
哦?我说:“那王老师都喜欢谁呀?”
他说:“王老师喜欢表现好的小朋友。”
看来他还很有自知之明,已经将自己列入表现不好的学生之列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千万不要就此打住,趁机引导也进入“表现好的学生”之列才对。
我说:“你想王老师喜欢你吗?”
他说:“想呀!”
我说:“可她不喜欢你怎么办呢?”
他想了一会儿,说:“我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了!”
我忙问:“什么好办法?”
他说:“我以后表现好她就喜欢我了!”
这可真是一个好办法!而且还是他自己想到的、自己得出的结论,这样远比我们告诉他“一定要怎么样”、“不能怎么样”等效果要好得多。
我非常肯定地说:“对呀!你以后表现好她就喜欢你了!”
他高兴地叫着:“耶!耶!我成功了!”
……
类似于以上这样的对话在我们家特别多,几乎每天都有在上演。
看着孩子那个高兴得意劲儿,其实我比他更得意,没想到这个“判逆”的小子,一不小心就钻进我的“圈套”了。尽管他有时候见我穷追不舍时也会偷懒,经常给我来句“妈妈!你说吧”、“妈妈!你说呢?”,但是我都会慢慢地绕过而让他自己说出来。
我这个菜鸟妈妈也终于慢慢悟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味地说“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更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逐步引导他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尤其是对于正处在逆反期的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更好地接受正确的思想和结论。

今年第一次预报要下雪的晚上,吃罢晚饭后我让老公开着车带我们去给儿子买棉鞋,在店里试鞋的时候,儿子一点儿也不配合,我说:“要下雪了,再不买棉鞋会冻脚的。”可买回来儿子却不愿意穿,尽管天气很冷,每次让他穿的时候,他总是说:“妈妈!等下雪的时候再穿吧。”既然他这么有主见,教室里又开着空调,不穿就不穿吧。
眼看着马上要立春了,这棉鞋到现在还没上脚,明年冬天穿肯定又小了,看着新鞋觉得挺亏的。那天晚上洗脚时,我说:“看看你的脚冻得冰凉的,那双棉鞋可暖和了,明天咱穿棉鞋吧!”没想到他却很爽快地答应了,比起直接要求他换上新鞋来,可能象这样给他讲道理他更容易接受吧。第二天早晨起来,他就很顺理成章地穿上了新棉鞋,还给爸爸摆了一个“Pose”,然后高高兴兴地去幼儿园了。
白天在家里我就担心:原来穿的那双单皮鞋,他自己已经习惯了穿脱,可这双棉鞋他自己不一定会穿脱。
晚上洗脚的时候,我问他:“今天睡觉时谁帮你脱鞋、穿鞋?”
他说:“刘老师帮我的。”
我说:“你喜欢刘老师吗?”
他说:“我不喜欢刘老师,我喜欢王老师。”
我说:“那王老师喜欢你吗?”
他说:“不喜欢!”
哦?我说:“那王老师都喜欢谁呀?”
他说:“王老师喜欢表现好的小朋友。”
看来他还很有自知之明,已经将自己列入表现不好的学生之列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千万不要就此打住,趁机引导也进入“表现好的学生”之列才对。
我说:“你想王老师喜欢你吗?”
他说:“想呀!”
我说:“可她不喜欢你怎么办呢?”
他想了一会儿,说:“我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了!”
我忙问:“什么好办法?”
他说:“我以后表现好她就喜欢我了!”
这可真是一个好办法!而且还是他自己想到的、自己得出的结论,这样远比我们告诉他“一定要怎么样”、“不能怎么样”等效果要好得多。
我非常肯定地说:“对呀!你以后表现好她就喜欢你了!”
他高兴地叫着:“耶!耶!我成功了!”
……
类似于以上这样的对话在我们家特别多,几乎每天都有在上演。
看着孩子那个高兴得意劲儿,其实我比他更得意,没想到这个“判逆”的小子,一不小心就钻进我的“圈套”了。尽管他有时候见我穷追不舍时也会偷懒,经常给我来句“妈妈!你说吧”、“妈妈!你说呢?”,但是我都会慢慢地绕过而让他自己说出来。
我这个菜鸟妈妈也终于慢慢悟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味地说“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更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逐步引导他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尤其是对于正处在逆反期的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更好地接受正确的思想和结论。

前一篇:泪控:妈妈不要再吵我了!
后一篇:香酥酥的菜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