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2023年4月12日)
(2023-04-12 08:13:39)
标签:
教育 |
第九课 珍视生命
第1课时 守护生命1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一些基本常识
能力目标 学会珍视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常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守护精神更需要关注精神的养护
2 教学过程
读了海伦•凯勒的故事,你对守护生命有什么认识?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爱护身体
(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活动一:展示关于爱护身体的名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毛泽东
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陶行知
健康是对于自己的义务,也是对于社会的义务。——富兰克林
谈一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的?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二)守护生命要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活动二:阅读与思考
展示材料:有关资料显示,近40年来美国青少年自杀的比例增加了4倍。资料还显示,在美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比被谋杀的人多。在年龄为15-24岁的美国青少年中,自杀是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意外及恶性肿瘤。在加拿大,自杀是导致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来源:中国新闻网)
提问:
1.造成青少年轻生的原因有哪些?
2.你想对那些不珍视自己生命的青少年说些什么?
教师总结: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当某些内心需要,如爱、被承认、被接纳、尊严、自由等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经不起一时的挫折,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
(三)守护生命要提高安全意识
活动三:讨论与分享
活动四:展开课堂调查,展示问题
统计学生的选择,并提问学生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教师总结: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难。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目标导学二:养护精神
(一)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活动五:探究与分享 (教材P102-103)
思考:
1.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
2.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提示:
1.因为在她看来,保护人类内心纯真、善良和美好的世界,保存人的创造欲望和想象力是最自然和最重要的事情。她想引导孩子们的心灵走出集中营,追寻外面美好的世界。
2.因为在集中营恶劣的现实条件下,她坚持让这些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在一个正常的世界里,虽然身体被囚禁,但精神还是健康和自由的,因而人们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