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shm.com.cn/attachement/jpg/site1/20120130/000d8780198a1090166e09.jpg
http://news.shm.com.cn/attachement/jpg/site1/20120130/000d8780198a1090166e0a.JPG
水母网1月30日讯(YMG记者方春明
邵壮摄影报道)
昨天是春节长假后上班第一天,按照老辈儿习俗,不少单位和企业在大门口外燃放鞭炮讨好彩头,祈愿新年开门大吉、生意兴隆,但一些单位燃放鞭炮的花样翻新,燃放时间超长,炮声震天轰响,以及带来的污染和意外,引来市民侧目和不解。有人认为,这不仅让环卫工人叫苦不迭,还与传统民俗“背道而驰”。
路人无处走,车辆堵一串
早晨8时许,烟台大街小巷已是“硝烟弥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轰响声还“引爆”了路边和小区里停放的车辆,跟着发出警报尖叫。在半个小时里,集中轰炸的鞭炮声,大有赛过除夕夜之势。
8:15许,记者途经市府街中部南侧的一条胡同发现,前面被堵住了:原来是一家单位正在燃放开门炮,10多米长的鞭炮摆到了路中央,由于道路比较狭窄,过往车辆不得不停下避让,等鞭炮燃放之后才通行,导致两头都堵车。
转到北马路上,只见一家家店铺的开门炮“盘踞”了整个人行道,行人无处可走,还要躲得老远。从早晨近8时开始,“开门炮”轰轰隆隆、噼里啪啦的响,一直延续到9点多,才渐渐停息。
攀比摆阔,有有悖传统习俗
一家房地产公司老总李先生告诉记者,春节前公司采购了近10万元的烟花爆竹,分别在大年三十、上班当天和元宵节燃放,预祝新年吉祥如意,兴旺发达。他认为,公司不是“不差钱”,但花这个钱是“必须的”,也是“值得的”。“至于污染和环保,又不是我一家在放‘开门炮’?”李先生的观点,代表了不少人和企业的想法。
http://news.shm.com.cn/attachement/jpg/site1/20120130/000d8780198a1090166e0b.JPG
http://news.shm.com.cn/attachement/jpg/site1/20120130/000d8780198a1090166f0c.jpg
对此,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陈长文博士说,商家在新年开门第一天按照老风俗放炮,本无可非议。但值得商榷的是,如今商业氛围越来越浓,“开门炮”花销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繁多的花样,与中华民族流传几千年的节俭的民俗相悖。如果机关事业单位放开门炮,就会败民风,伤民财,应明令禁止。即使是企业,也有攀比、摆阔、浪费之嫌。
从外地回烟台过春节的刘先生认为,现在随着低碳环保理念的普及,很多城市“开门炮”的规模已呈逐年削弱趋势,沈阳、大连还专门出台规定,禁止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燃放开门炮,希望烟台也能借鉴一下。
“开门炮”后产生垃圾百余吨
惊天动地的响声之后,就是环卫工人的辛苦。只见硝烟尚未散尽,环卫工人就开始清扫地毯般的纸屑。王师傅指着身旁快要装满的垃圾桶告诉记者,这些纸屑格外难扫,扫不及的话,就被风刮到绿化带和犄角旮旯里了,清理起来更费事,鞭炮纸屑是平时工作量的好几倍。
来自市城管局环卫处的数字显示,春节长假期间,市区两级环卫部门共清运、处理市区生活垃圾8000多吨,其中鞭炮垃圾占了一成多,约有1000吨左右。节后上班开业头一两天,市民个人很少燃放鞭炮了,但“集中”的开门炮产生的垃圾量,每天至少在100吨左右。
昨天,市民张先生在电话中说,燃放“开门炮”讨个好彩头,是传统文化风俗,但现在的开门炮放得有点“离谱儿”,一是鞭炮做得越来越响,二是放的时间越来越长,三是攀比的风气越来越厉害,希望能够适可而止,为环卫工人减负,为大气环境减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