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绝替考现象发生 烟台驾考理论考试启用指纹比对

(2011-05-10 08:40:06)
标签:

杂谈

杜绝替考现象发生 <wbr>烟台驾考理论考试启用指纹比对

在每个考台上,摄像头、指纹比对设备

 

     昨天,记者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获悉:一直备受关注的“学车考试须指纹比对”一事终于有了结果——昨起,在全市范围内,受理C2以上(包括C5)汽车类驾驶证需进行科一考试的,在进行科目一考试时,均正式启用了指纹比对和考台监控。今后,烟台未启用指纹比对和考台监控的考场,将无法进行理论考试业务。

  

    指纹比对成功方能答题

    昨天下午3点半,记者走进市驾管所科目一理论考试大厅,发现每个考台上,都安装了一个广角摄像头,在桌面上,也都安置了一个指纹比对仪终端设备。每名考生坐在考台前,首先要调整摄像头,使其对准自己头面部,然后左手拇指轻轻按在指纹比对仪感应区上,迅速比对成功,然后题库自动开启,考生开始答题。

    在考试过程中,考台广角摄像头会随机抓拍三张考试过程照片,打印在考试成绩单上。“未采集照片和指纹信息的考生,必须补采之后才能参加考试,指纹比对失败,无法答题,也需要重新补采指纹信息,经对比成功才可以参加考试。” 考官朱警官告诉记者:“指纹对比只需几秒时间,上午考了150多人,全天共有393名学员参加了理论考试,每名考生考试时间较以前略长。”

 

    1025名学员补采指纹信息

    昨天下午4点,记者来到市驾管所业务一股体检大厅,发现仍有30多名等候采集指纹和照片的学员排成了长队,大厅内忙碌但秩序井然。

    在指纹采集处,记者看到,民警先将学员身份证在二代证识别仪感应区一刷,姓名、性别、年龄、地址等身份证基本信息马上显示在电脑上,民警再现场录入学员联系方式,即可完成身份信息采集。指纹采集仪的终端设备与比对仪终端设备类似,上面有个红灯是感应区,学员左手拇指只要轻轻一触感应红灯,指纹即显现在电脑屏幕上,成功采集。学员要采集两次指纹信息,第一次进入系统,第二次予以核对确认,这时才能保存指纹信息。

    接着,学员在旁边现场采集照片,照片也会和指纹一样,即时显示在电脑上保存。民警告诉记者:“照片需采集申请人正面免冠半身照,背景为白色,不能着制式及白色服装,人像要清晰,头部长度约占照片的三分之二。”

    截止发稿前,记者了解到,当天共有1025名学员采集了指纹信息和照片。市驾管所业务一股的龙股长介绍:“市驾管所自4月20日起开始采集驾驶员申请人的指纹和照片,但自5月9日起理论考试才正式开始指纹和照片的比对。因为在4月20日之前,有大量的市民已经报名学车,在体检的时候未采集指纹和照片,这部分学员必须补采指纹和照片,才可以参加理论考试,因此今天体检大厅业务量相当大,采集指纹和照片者超过了一千人,预计两周后,未采集指纹和照片的学员补采完成,届时将不再出现排队补采的现象。”

 

    左拇指磨损可改采左食指

    “上周六和周日,驾管所的领导、考官和科技公司技术人员放弃休息,连续对指纹对比系统调试了两天,解决了大量问题,保证了今天指纹比对正常运行。”市驾管所副所长姜远军告诉记者:从指纹对比当天运行情况看,总体来说是很顺利的,基本没影响到正常考试流程。只是有个别考生在考试前,比对没有成功,现场补采之后才比对成功。我们建议学员在采集指纹和比对指纹之前,都要保持左手拇指的清洁。左手拇指必须健全才能考驾照,所以指纹采集选择了左手拇指。假如左手拇指确有磨损,也可采集左手食指的指纹,但工作人员在采集时,必须予以注明,以免在考试时遇到麻烦。

 

    采集指纹可彻底杜绝替考

    据了解,市驾管所曾经在工作中,发现并制止过有人冒名替考现象,并进行了严肃处理,取消替考与被替学员的考试资格,已通过的考试成绩全部作废。万一替考成功,不具备驾车身体条件或驾车技能达不到要求的人驾车上路,将带来安全隐患,甚至成为“马路杀手”。

    姜远军副所长表示:“今起,理论考试要采集指纹和彩色照片,彩色照片会直接打印在《机动车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和《机动车驾驶证申请表》上面,理论考试前要比对指纹信息,考试过程中要随机抓拍三张照片打印在成绩单上。可以说,为避免替考加了三道保险,将可以彻底杜绝替考现象发生,确保从源头上把好驾驶员安全关,减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YMG记者董方义 摄影报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