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食节"莱州"杠子头"卖得火 已列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04-03 14:37:02)
标签:

杠子头

非物质文化遗产

烟台

莱州

http://news.shm.com.cn/attachement/jpg/site1/20110403/c80aa97281d30f020a4b37.jpg
杠子头火烧 资料图
 

 

    昨天一早,莱州市文峰路街道万家村翟毓燕夫妇正在自家的火烧铺紧张地忙碌着,“这两天俺两口子天不亮就下床,要一气儿忙到下半宿。” 

 

    杠子头火烧 “寒食节”卖得火

 

    “寒食节”吃杠子头火烧是莱州老辈儿传下来的习俗,平时翟毓燕夫妇一天也就加工200来个,而最近每天都要加工500来个,即便这样,仍络供不应求。

 

    老翟的杠子头火烧铺设在院内西屋,屋内南面是一个用红砖砌成的状如倒扣大锅的烤炉,北侧固定一张面板,面板上靠墙处挖一个小洞,小洞外设一铁箍,铁箍内固定一胳膊粗的枣木杠子。

 

    “因为杠子头火烧要求面特硬,这个杠子就是专门用来压面的。”爱人任建明边给记者介绍,边将压好的面团分成大小适中的面坯,放进特制的枣木模子里。面坯倒模后,任建明边旋转着火烧边熟练地用刀在火烧周边划上一道道花纹,最后将成形的面坯摆放到炉膛上烤制。“2小时能烤5炉,出70个火烧。”

 

    纯手工制作延续老传统

 

    老翟今年57岁,任建明小她两岁,两人从1993年开始加工杠子头火烧一直到现在,用传统手工方法制作。

 

    “传统风味就要靠传统手艺做支撑。和面,发面,压杠子,制做,烧烤,是制做传统杠子头火烧的五道工序,全部手工制作。”翟毓燕边烤火烧边告诉记者。虽然近来有人为省事也多赚钱用机器加工火烧。但机械加工的,一来色泽不均,二来也不出那个味。

 

    “除了夏天,其它三季,人们特别好这口,冬天不少小饭店都买回去,用蛤蜊或蛏子烩着吃,可是道美味。”老翟说,“俺们的这纯手工产品,不掺杂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以面香味特浓,大人孩子都爱吃,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在老翟的盛情邀请下,记者品尝了一个糖火烧:果然温、脆、软、甜,且越嚼越香。

 

    “咋不上城里租间房干?”记者问,任建明说,“这东西利很薄,糖火烧一个一块钱,面子的一个八毛,一天平均能卖200来个,纯收入在个七八十块钱。真要进城,除去房租剩不几个钱。”

 

    老翟夫妇说,每年的清明和春节期间,回家探亲的客人往外捎的格外多,还有些学生或干部专门来他家现烤现拿,捎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2009年杠子头火烧确定为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咱要更好地将它继承下去。”采访结束时,老翟夫妇说。(YMG记者张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