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响应“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倡议

昨天上午,鲁东大学志愿者们把“让地球休息一小时”的标语悬挂在自行车上在全校进行环保校园行,
让全校师生了解“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增强环保意识。
“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1小时,来表明人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昨天是“地球一小时”公益活动日,烟台各大高校、企业、居民纷纷出招,力挺“地球一小时”。
鲁东大学:参与活动 学习节能
“熄灯一小时”可以说是今年“地球一小时”活动的核心,鲁大青年志愿者协会、生命科学学院志愿者协会以及春雨志愿者协会共同合作,用真诚号召大家“熄灯一小时,黑暗中共行”。晚上20:30,在志愿者们的号召下,整个校园变成了真正的黑夜,唯有北区16楼的42个宿舍亮着灯,用灯光组成“60+”的标志,以此纪念一年一度的熄灯仪式。
一位参与活动的同学说:“参与这个活动,我学会了诸如调低电脑屏幕亮度、电池使用过程中完全充放电等节能小技巧。”

昨天晚上,鲁东大学校22号宿舍楼打出“60”字样,
表示熄灯一小时,倡导人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关爱地球家园。
工商学院:行动起来 快乐熄灯
这几天,为了“地球一小时”,山东工商学院的几个环保社团组织一直在忙碌着。昨天,公共管理学院社团组织“彩虹之家”的同学们在学校第二餐厅门前搭起了帐篷、竖起了宣传板,大声喊出:“地球一小时,我们在行动!”
晚上7点整,大学生活动中心三楼报告厅座无虚席,同学们一起观赏关于“地球一小时”的宣传片。晚上8:30,西校区几栋宿舍楼的灯几乎同时熄掉。国际商学院大二学生李慧表示,虽然环保的道理人人都明白,可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却少之又少,“原来每天不拔电源插座会浪费那么多的资源,我把这几天了解的知识都做了笔记,在生活中尽自己的努力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烟台大学:低碳达人 低碳创意
昨天,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同学们利用废旧物品做成衣服,上演了一场耳目一新的环保“服装秀”。
“所有服装都是同学们亲手做成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大家欣赏到一场耳目一新的服装秀。”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辅导员隋鹏表示。同时,大一部分学生表演了主题为环保重要性的话剧,让大家感受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不少外教、留学生也参与了此次活动,并表示在“地球一小时”官方网站上注册,成为“低碳达人”。
另外烟台大学环保协会也举办了“旧要新鲜”活动,通过废旧物品,如矿泉水瓶、书报、废纸等换取仙人球、罗汉松、文竹等小盆栽,得到很多同学的积极响应。活动结束时,环保协会共收集到空瓶3000多个,废纸、纸箱若干。
银行社区:全家参与
对于昨晚的“地球一小时”,芝罘区毓东社区的居民可谓“轻车熟路”。去年的3月27日,社区专门为熄灯一小时准备了“邻里相识会”,关上灯,关上电视,走出家门和天天见面却无暇聊聊的邻居聊几句,大家都倍感温馨。居民代表王竹兰是一位“片长”,她说:“这几天已经动员得差不多了,20:30-21:30这一小时,我们楼上楼下会熄灭家中的电灯,利用这一小时的时间,共同到楼下交流一下感受。
建行烟台分行本部及辖属机构关闭办公楼外部景观照明和内部办公区域照明一小时,以实际行动支持2011“地球一小时”全球环保公益活动。同时,该行还通过内部网站、邮件等方式,向全行员工宣传“地球一小时”活动,并下发了低碳生活指南和节能手册等宣传资料,鼓励员工及家属共同参与到“地球一小时”及其它环保行动当中。在支持环境保护的同时,建行积极调整信贷结构,认真执行“绿色信贷”政策,截至2010年末,全行绿色信贷项目贷款余额1958多亿元,同比增长8.12%。
20:00,记者从乐山里一路走到警备区门前广场时,发现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居民,聊天的、跳健身舞的,好不热闹,平时不咋见面的老邻居们在分享着生活中的低碳小心得。
20:30,离开毓东社区的记者驱车赶往莱山。沿路不少酒店的景观灯已经熄灭。20:45,莱山的南山皇冠假日酒店一片黑暗,大堂点亮了蜡烛,酒店的客人在这一小时里感受到皇冠假日别样的浪漫和对地球未来的祝福。负责人任世敏介绍,所有酒店员工及他们的家人此时都一起参与进来,关闭家里的电灯,给孩子讲述全人类共同热爱和保护地球的故事。
低碳,从仪式到习惯
昨夜,积极参与熄灯一小时活动的家庭和企业可能只是一小部分。但是无论熄还是不熄,环保问题就在那里。熄灯一小时节省下来的电能真可以忽略不计,这不是一个具体的环保措施,而是一个需要扎根于心底的理念,一种“行为艺术”。
黑暗中,我们可以应借机自问:除了熄灯,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其实有很多,比如购物用环保袋,用分类法扔垃圾等等。“熄灯一小时”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由仪式进入到一种环保的习惯。
YMG记者李珑 魏琳 杨春娜 沈文婷 初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