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域经济竞争力全国第七 环境竞争力居首

标签:
李广杰环境竞争力经济综合资源环境山东省财经 |
分类: YMG推荐 |
2月28日,中国社科院接连发布《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下称《蓝皮书》)、《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下称《环境报告》)。结论显示,山东省省域经济综合实力列全国第七,省域环境竞争力则高居榜首。
“结构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成为影响山东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短板’。”3月1日,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广杰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七名的排名,相对客观地反映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综合质量;而作为人口大省、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山东,省域环境竞争力能高居榜首,也体现出了我省多年来在环境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结构竞争力、自主创新力“扯后腿”
去年,山东省GDP排名全国第三,但是省域经济竞争力却排名第七。这一结果,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在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上海、北京、江苏三省市位列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三甲。
所谓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蓝皮书》主编之一、福建师范大学校长李建平教授介绍说,这是由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引申出的一个概念。“从本质上说,是指一个省在全国范围内对资源的吸引力和对市场的争夺力,以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带动力。”
“在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名时,抛开了‘惟GDP论’,通过对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等各项指标的综合考量,得出山东第七的排名还是很客观的。“山东经济学院区域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导报特约评论员董彦岭表示。
结构竞争力不足是山东落后的最大“短板”。李广杰认为,尽管山东省工业总量连续位居全国第一位,但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却相对缓慢。“广东、江苏工业结构调整抓得很早、很实,因此现在的发展后劲也很足。在工业经济总量方面,山东第一名的位置大有被江苏取代之势。”
那么,山东与苏、粤的差距又在哪里呢?山东省传统工业所占比重很大,而高新技术所占比重却相对较弱。在出口企业中,代工、加工组装类企业居多,产品附加值低;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此外,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也是制约山东经济发展的“短板”。李广杰举例说,山东与江苏工业经济总量接近,但是每年仅研发投入一项,山东就比江苏少近200亿元。“所以说,第七名的位置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说明山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环境管理制胜
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山东的经济总量大、结构偏重,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期,是缺水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这样一个资源环境禀赋并不占优的省份,能在31个省级区域综合环境竞争力排名中脱颖而出,山东的优势在哪里呢?
导报记者从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了解到,所谓省域环境竞争力,是指一个省(市、区)在全国范围内对环境和经济发展体现的承载力、协调力、影响力、贡献力。数据以2005年为起点,截至2008年年底。
山东省环保厅提供给导报记者的资料显示,我省的资源环境竞争力排名靠后。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相对固定,在短时期内变化较小,而环境管理行为却能在短期内发生很大变化,是影响环境竞争力水平的主要动态因素。山东人口多,人均环境资源匮乏,导致我省资源环境竞争力和环境协调竞争力得分偏低。“我省环境竞争力总分之所以能居全国第一,关键因素是环境管理竞争力得分很高,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山东省环保厅有关人士说。
自2003年以来,我省已连续8年在两位数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实现水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已全部稳定恢复鱼类生长。去年初,我省四大流域统一排放标准,此后,水环境变化显著。
对于省域环境竞争力第一的排名,专家的看法相对冷静。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任建兰表示,排名结果可以作为相对依据进行参考,但是不应作为绝对依据。“由于评价内容、指标选取、量化尺度选取不同,最终结果就会有很大的偏差。”
“山东省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环保政策的通盘决策、执行。”对于我省当前存在的环保问题,任建兰表示,环保任务散落在环保、林业、水利、土地多个部门,有时难以形成合力。此外,我省海域、小流域水污染问题、农村环境污染以及当前加速城镇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都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