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轨道交通线路怎样布局最合理?”“建轨道交通还应考虑那些问题?”……在昨天的《烟台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专家评审会上,10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专家现场为我市轨道交通建设提出建议。
烟台地铁设计,应着眼快速解决长距离交通
许双牛是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曾参与过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多个城市的地铁规划设计,他告诉记者,自己参与过的城市地铁规划中,烟台是唯一的一个三线城市。跟这些大城市相比,许双牛告诉记者,烟台的特点就是小,人口总量虽然不大,但是经济总量较大,已达4000亿。
许双牛表示,目前,烟台市拥堵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区,然而中心区拥堵并非是“自己堵自己”,而是源于中心区与周边组团间的联系密切,这也是很多沿海城市的一个共同特点。
“烟台市中心区的服务功能非常强,从而面临着很大从外面进来的交通压力,因此,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中心区与周边组团间的联系。”许双牛同时提出,是否具备建立地铁的条件,经济总量是关键因素,跟很多城市不同,烟台下面的几个县市经济都很发达,从GDP来看,除去下面各县市,市区GDP为1300亿,可见,烟台整个经济不是单点增长,而是分散在区域内的多个点上。因此,烟台地铁设计中,可以考虑大运量、快速解决长距离交通,向组团周边区域延伸,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1号线应该变短:可分为2条甚至是3条
轨道1号线是规划的四条线路中最长的一条,西起潮水机场,南至牟平汽车站南,全长76.5公里,该线设计站点45个,主要停靠潮水机场、八角汽车站、烟台站、烟台旅游客运站、烟台港、汽车东站、牟平汽车站等站点。
黄富民第四次来烟台,是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他认为1号线有些长,强度变化大,对今后的运营组织比较困难,建议可以分成两条或三条。如果是两条线,一条从火车站到开发区,一条从幸福南路到新桥,再到南大街,形成扣型。或者三条线,一条从开发区到北马路到莱山,其余两条从南大街往西。“二号线,我觉得很合理。”黄富民说,建议2号可再延长一些,通过南站后,往南走,往东延,这样给以后的发展留下更大的空间。
轨道交通与公共交通应顺利换乘
“现在来看,烟台把主要通道基本覆盖了,但覆盖的数量够不够、点够不够,需要细化研究。”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原院长沈景炎说,目前,烟台各区域特别是远的区域都迫切想拉进轨道交通,这个时候更要分清轻重缓急,要按照建设时序,根据每个区的产业规划、发展速度、人口增长的因素确定其纳入轨道交通线网的时序,“排序首先要讲求效益最好”。
此外,沈景炎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要注重配套设施建设,比如周边的停车场,为低碳人群提供的自行车停靠地等。“只有把这些交通方式都结合好了,实现与公共交通之间的换乘,才会实现更好的效益。”沈景炎说,城市轨道交通应与城市公共交通实现一体化,地铁是“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是“城市轨道交通”。
地铁应和有轨电车结合
10名专家中,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焦桐善的发言有些特别,他认为烟台目前不适合单建地铁。
他首先认为,烟台交通规划先考虑四个问题,一是缓解中心区交通拥堵,应对车辆机动化,二是做好用地规划,三是制定公交优先政策的具体举措,四是提高烟台中心城区的地位。
针对轨道交通规划,他认为一号线太长,运量等级不均。根据客流进行调节,推荐烟台采用现代有轨电车,建议领导到法国、德国考察。烟台特点一是沿海带状城市,类似于深圳,二是组团发展不平衡,三是客流属于中运量,大运量的很少,烟台的马路宽,红线大于60米,比较平坦,芝罘区可以考虑地铁,其他地方可以采用现代有轨电车,综合交通规划,根据机场、铁路的变化,抓紧编制。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原所长陆锡明认为,希望烟台能突破我国多数城市的通病,上海把主干线路和市域快线混在一起。烟台要在集中建成区增加轨道密度,创造和小汽车竞争的线路,站位要跟城市发展的规模相适应。
陈韶章专家则认为:根据客流预测,觉得烟台不具备地铁穿心而过的特点,二是,组团不明显,站间距太小。
YMG记者 邹春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