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烟台日报社大小新闻
烟台日报社大小新闻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529
  • 关注人气:32,7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间窗花的美丽嬗变

(2010-09-20 08:36:05)
标签:

文化

李强

烟台剪纸

刺绣

分类: 半岛人文

民间窗花的美丽嬗变

  “八个饽饽一只鸡,磕头作揖去求妻。光头磕了三千六,黄毛丫头世难求。”一首民谣,把烟台娶亲的场面生动活泼地跃然纸上,饶有情趣地展现在你的面前。只是这不是用笔写上去的,而是剪刀剪出来的。

 

  剪纸,又称窗花。在过去,胶东地区百姓家里普遍流行一种棂子窗,由于棂子窗窄,烟台剪纸随窗的格局变化便形成了线条纤细、小巧玲珑的独特风格。完整的窗花通常由几条长长的棂子花组成一个大大的图案,贴在正中,名为“窗心”,四角做界边的叫“窗角”,有心有角,整体规划大方,余下的空白,随意点缀,力求热闹、满楹。图案既体现了北方农村朴实、淳厚的特色,又不失纤细与秀丽,具有质朴、淳厚、自然的特点。

 

  时代发展到今天,窗花的实用性渐渐隐退,取而代之的是艺术价值的无尽提升。烟台剪纸的前世今生,正是民间窗花的美丽嬗变。

 

  地域特色 以线为主线面结合

 

  胶东人爱剪纸。妇女闲暇时坐在自家炕头上,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三旋两转、剪随心舞……她们用灵巧的双手剪出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也表达着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烟台市剪纸协会会长李强的剪纸博物馆里,记者看到,有窗花、窗裙、窗风、窗旁、门笺、顶棚花、墙花、礼花、供花、纸斗花、绣花样、斗鸡、扇面、织纸、灯笼花、巫术剪纸、印刷花样、蓝印花布花版、丧俗剪纸、基督教剪纸、剪字对联等,多彩多姿,栩栩如生,真是让人大饱眼福。“窗裙、窗风、窗旁、纸斗花、斗鸡、扇面、织纸、剪字对联、勾绘窗花是咱们烟台创造出的传统剪纸,它们已成为烟台剪纸所独有的艺术瑰宝。”这是李强多年来走遍烟台的乡镇村落,收集到的传统剪纸的珍品。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其实,山东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烟台剪纸则是胶东剪纸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以其独具的特色,淳厚的民风,种类的繁多,地域的色彩为国内外专家和学者所称道,成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主要流派之一。

 

  烟台剪纸具有原汁原味的地域特色,更具原生态文化遗产的独有魅力。艺术源于生活,可以说一种民间艺术也是一部史书。“烟台剪纸起始虽无文献记载考证,但从现存的胶东民间剪纸实物中明代中期,表现戚继光练兵的‘盾牌舞’、‘小刀舞’以及表现南音演奏的剪纸看,剪纸在胶东地区已广泛流传,且地域间更具不同的特色。”李强说:“莱州剪纸精致细腻, 龙口剪纸图案精美,招远剪纸古风犹存,栖霞剪纸文人画风,蓬莱、长岛、福山、开发区、芝罘区剪纸文人气息浓郁,牟平的阴雕阳刻,莱山剪纸粗狂豪放,莱阳、海阳剪纸生动质朴。”

 

  艺术魅力 剪纸表达传奇故事

 

  烟台剪纸以画面结构紧凑,线条挺拔流畅而著称。民间剪纸广为流传,成为百姓节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节日,你到农村,才能真正领略到民间剪纸的风采。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太往炕头上一坐,一把剪刀,一把刻刀,剪出了生活的欢乐和人生的乐趣。

 

  “烟台剪纸主要分剪纸和刻纸。剪纸是指在薰样下,用纸捻钉垫两至四张色纸,用小的剪刀依稿出花样,熟练的剪纸能手、老年艺人和卖花样的专业艺人可以不用稿样,胸有成竹地随手剪出花样。”李强告诉记者:“而刻纸一般集中在专业和半专业艺人中,用锋利的刀或大小不一的平口、斜口、圆口、特形刀,在特制的蜡盘上或硬板上上下下走刀,一次能刻几十张。多用于门笺、裙窗、刺绣花样、顶棚花、蓝部花板中。”

 

  “烟台剪纸,每幅作品都是一个精美传奇的故事。这是烟台剪纸有别于我国其他各地剪纸的最明显特点。”李强说,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乐舞、诗词歌谣、成语俗谚、风俗礼仪、人物、花卉、禽兽、鱼虫、文字、器皿、山水、园林建筑等无一不在胶东剪纸中有所体现。像八仙过海、凤戏牡丹、五福捧寿等。尤其戏曲乐舞在剪纸中更是惟妙惟肖,那神态、情趣、一招一式,千姿百态,让人爱不释手。特别是单色、拼争、染色、衬色、填色、木板印刷、薰样等手法的巧妙运用,剪出的图案更是出神入化,巧夺天工。

 

  作为传统的单色剪纸,李强说,“它分单张剪纸和折叠剪纸,其中折叠剪纸是剪纸艺术的特质和优势,是其他艺术所不能替代的。单色剪纸应用范围最广。招远、福山、牟平等地最有特色。另一类只染不绘,龙口一带,以酒调色,进行渲染。在窗花、门笺中比较集中。”

 

  在李强的介绍中,记者对烟台剪纸的了解逐渐加深。勾绘染色剪纸,是用白宣纸剪了廊影,然后用笔勾绘出轮廓线条,再随类赋彩。此类剪纸以招远、福山、牟平等地最有特色。衬色剪纸,是依轮廓主线剪纸下衬贴表现各种特体的各种色纸。在墙花、顶棚花、斗鸡中比较多见。莱州、招远等地流行,以墙花、窗旁、顶棚花最有特色。拼色剪纸,就是用多种所需色纸剪出图案的各局部零部件,然后组装粘贴在一起,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整体效果。用于墙壁花和纸斗花中扇面。莱州的墙花和牟平的马铃薯斗花将拼贴剪纸发挥得淋漓尽致,为人称道。填色是用黑色剪纸裱托在白纸上,剪纸图案内填以水色。木板印刷剪纸,是用板印出图形,依轮廓剪出,再染色,多用在窗花中。

 

  节气时令 剪纸承载寓意希望

 

  烟台剪纸以精神实用为目的,以民俗为基础,有的直接来源于民俗活动或与民俗活动有紧密的联系。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最接近人民的,同时又以反映人民生活、愿望为主的,而且是劳动人民直接参与的,非剪纸莫属。李强说:“尤其是不同的节气,烟台剪纸更是琳琅满目,多姿多彩。不同的寓意,不同的希望,不同的祈福。”

 

  过去春节将临,每逢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清扫房屋、庭院,大姑娘、小媳妇拿起剪刀赶制过年贴切的剪纸,像窗花、窗旁、窗风、窗裙、门笺、墙花、顶棚花、对联等,张贴在窗户、门楣、房间里,与门神、春联、年画相辉映,把春节打扮得喜气洋洋。“正月里,正月正,剪对门神贴当中,大鬼小鬼进不来,五谷丰登好年景”、“户户贴鸡,人人添富”……

 

  “正月十五元宵节,灯花便是用各色剪纸作装饰。”李强介绍说:“正月二十三打春牛,这一天,招远、龙口一带,妇女们用黄裱纸剪个黄牛贴在门上,下附纸条,上书:‘正月二十三,老君来散丹,门上贴黄牛,专治小鬼头。’以牛驱瘟病,也提醒人们喂好牛准备春耕。”

 

  二月二是古代祭祀雷神的日子。二月初正是惊蛰前后,春风渐暖,春雷初响,万物复苏。人们想起了于春分飞上天的龙为世间降雨。胶东有“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贴甘露(龙)”的习俗。甘露,胶东人称圣虫。招远把圣虫剪成人首龙身的形象。

 

  清明剪彩春燕,上坟、祭祖、扫墓。三月谷雨节,家家张贴雄鸡叼蝎子或老君斩蝎子的剪纸,谚语曰:“谷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拿七星剑,单斩蝎子精。”

 

  五月端午时,至今蓬莱、招远等地还剪艾虎、吸毒葫芦,粘贴门户的风俗。蓬莱剪纸艺人说:“老虎、葫芦贴在双扇门上。初一小端午,先贴一扇门;初五大端午。日出前再贴另一扇门,同时还要在门旁插艾,门坎上贴蛤蟆和火钳夹蛇的剪纸,后窗旁、炕头、锅台贴鸡啄蝎、剪铰蝎、锥刺蝎的剪纸。”

 

  六月六天气渐入热季,招远等地妇女要剪“花扇”插在亡故先辈的坟上,以尽孝道寄托哀思。

 

  七月七为乞巧节,属年轻妇女的节日,她们不外是祈求自己美貌,能有一双巧手,获得如意郎君或者早生贵子。莱州剪纸艺人边剪纸边唱:“七月里,七月七,剪个牛郎哄织女,先剪憨牛郎,再剪巧织女,搭桥喜鹊剪千万,好叫牛郎会他妻。”

 

  七月十五中元节。胶东部分人家有做纸扎给亡故的亲人送夹衣的风俗。

 

  “八月十五中秋节,胶东有祭月、拜月、赏月的习俗。烟台人家在供献月神的食物上衬饰‘玉兔’、‘玉兔含莲’的剪纸,窗户上贴‘玉兔’、‘月神’剪纸。”李强说:“十月初一有送寒衣的风俗,死者亲属用彩纸剪成各种带图案的衣服,套上棉花,烧于大门外,边烧边念叨:‘立了冬,天气寒,棉衣棉裤棉被单,父辈亡灵都来领,暖暖和和过冬天。’”

 

  风俗人情 剪纸彰显世态大观

 

  “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旧符换新符”。在过去,烟台剪纸是百姓精神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生活中百姓的衣食起居、婚丧嫁娶、刺绣花样、宗教礼仪等在剪纸世界里无尽彰显。

 

  婚俗剪纸是剪纸艺术里最重要的一个领域。“喜花是烟台民间举行结婚仪式用来装点各种器物的礼品,喜庆新的家庭诞生,给予美好祝愿的剪纸。喜花外形与礼物相似,分别作方、圆或猪头、猪蹄诸外形,内中剪‘五子登科’、‘事事如意’、‘连生贵子’、‘福寿双全’等吉祥花样。”李强向记者介绍,生子剪纸在烟台的招远、龙口、长岛等地十分流行,生子后第三日在街门上方挂旗,上贴剪纸“鲤鱼跳龙门”、“麒麟送子”等图案,侧面缀筷子、铜钱,花生等物,寓意福禄寿终生。烟台沿海祝寿时要剪寿俗剪纸。做寿桃(桃形馒头)后,上放桃形剪纸。亲友贺寿时,送的寿面、寿饼上贴“麻姑献寿”、“猴献蟠桃”等剪纸。

 

  中国人孝敬观念与灵魂观念很强,重视丧葬礼俗,通过丧礼与祭奠,为亡故的人提供种种生活必需品,希望他在阴间生活得更好。祭品大多为纸钱、招魂幡、纸扎金童玉女、车马和楼房,供品上面插八仙、福、禄、寿等剪纸。棺木外贴金童玉女、莲花、八仙等金色剪纸。这就产生了丧俗剪纸。此外,巫术信仰剪纸、祭祀宗教神等剪纸也很流行,它们往往伴随着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同步进行。

 

  取长刺绣 烟台剪纸推陈出新

 

  精致瑰美的烟台剪纸其实还与刺绣有着不解之缘。剪纸长于形,是中国民间美术的平面造型基础,刺绣长于色,集中体现中国妇女的色彩观念。民间拼贴剪纸的色彩往往是以刺绣为参照。

 

  刺绣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手工艺品,因为过去多为妇女制作,故又习惯称为“女红”。《女儿经》曰:“插花绣女皆女事,不可一件有不通。”

 

  “烟台传统民间妇女是剪纸能手又是刺绣巧手。剪纸往往用作刺绣底样,因而产生了一个剪纸门类——刺绣花样。”李强说:“由于刺绣的生动细节通过针法、纹理和丝线的色泽去表现,剪纸花样仅给刺绣者提供形象的轮廓、针脚起止范围等造型因素,是剪纸艺术的半成品,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尚不充分。所以,刺绣花样类剪纸只是剪纸艺术的一个亚种。但招远等地的海洋文化风格独特的刺绣剪纸花样以其奇幻的造型结构,有其独立的审美趣味。”

 

  清代刺绣花样的墨线稿样内容有:八仙、福禄寿喜、招财进宝、琴棋书画、暗八宝、梅兰竹菊、连中三元、独占鳌头、五子登科、六合同春、刘海戏金蟾、麒鳞送子、莲生贵子、戏剧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各种动物、花卉、盆景等等。”明清时代流传下来的刺绣花样实物,我们能见到的还不少。按照刺绣的用途分,主要有:服饰花、鞋花、荷包花、香袋花、枕顶花、帐檐花、门帘花、针孔花、壶套花、镜套花、榻垫花、靠褥花等等,题材有花鸟鱼虫、瓜果蔬菜、飞禽走兽、人物故事、神州传说、生殖图腾、名胜古迹、吉祥图等,通常以谐音、寓意、象征等艺术手法来表现,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祈福、进禄、增寿、添喜、生财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作为八大名绣之一的鲁绣,其刺绣艺术发达,剪纸花样也很盛行。许多妇女不仅会剪纸刺绣,而且出现了许多专门提供剪纸花样的民间艺人。”李强说:“正是剪纸与刺绣的结合,才使烟台剪纸不断推陈出新。”  撰文/YMG记者 凌云鹏 摄影/YMG记者 柳昊杰 通讯员 刘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