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时评:高校“饭量”为何如此之大
(2010-08-08 09:08:26)
标签:
就业饭量时评教学和科研中国高校文化 |
分类: YMG时评 |
丘成桐作为享誉国际的数学教授,在公众场合发表关于高校公款吃喝的言论,自然不会信口开河,应该具有一定可信度。按照他的推断,中国高校校长一年的饭钱至少上亿,确实是个天文数字。别说用来培养更多教授,用在其它民生领域,亦可造福不少百姓。
这种胡吃海喝之中存在着毋庸置疑的浪费和腐败现象,公众在震惊的同时,更应该剖析追问一下,校长们为何热衷请客吃饭,跟他们常在一起觥筹交错的都是些何方神圣,此种吃喝风如果不能及时刹住,中国的高等教育将面临何等尴尬和困局……
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请客吃饭自然是有求于人,高校校长摆的宴席,也不能免俗和例外。众所周知,自上世纪末中国高校实施扩招政策后,迅速带来了强烈的鲶鱼效应,很多高校掀起了征地、扩建、评估、改名等疾风热浪,而要顺利完成这一系列资本和资源运作,光靠高校一己之力,显然是痴人说梦。因此,作为一校之长,就要学会与外界交流沟通,比如跟当地政府搞好关系,争取在扩建时得到一些政策支持;接待高校评估组织时一定要尽心尽力,让人家吃好喝好玩好,给学校留一个好印象,从而为胜出奠定坚实基础;鉴于就业形势的严重,对于一些校企合作,也要不遗余力牵线搭桥……所有这些活动,都离不开吃喝,而且,酒桌友谊和效能有的时候比单纯的硬软件质量更为重要。如此,接待和交际任务,甚至压过了教学和科研,也就不足为怪。
看懂了上述这些现象,高校吃喝成风的根源也就浮出水面,即高校办学所受的管制和约束太多,致使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日趋行政化、官僚化。在此语境下,校长更多时候成了一个“官员”,其日常的首要工作,并非办学,而是要积极融入当地和上级官场,将官场指示作为高校办学方向和宗旨,这样,才有可能获取权力赋予学校的发展资源和环境,如此,高校的请客吃饭,就跟一些基层政府的公务招待,性质无二。而教学和科研这两项高校职责的基本要义,已经逐渐边缘化,象牙塔所崇尚的民主、自由、开放、争鸣的学风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假大空的高教弊端横行无忌。
高校去行政化的民间呼声由来已久。日前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克服行政化趋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这让中国高等教育的复兴看到了希望和曙光,或许只有那时,高校的饭量才会彻底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