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杜涛,纠不了城管“跑偏”的权力

(2010-06-02 16:33:04)
标签:

城管

执法人员

大学老师

华中科大

杜涛

杂谈

分类: 邹海东专栏
    毫无疑问,在一些地方,城管已成为负面的代名词。但在这种情况下,华中科大老师杜涛却“逆向行驶”,在2009年,他辞去华中科大文华学院学生管理科科长的工作,考入武汉市洪山区城管队伍,成为一名普通的城管执法人员。(相关报道见6月2日《广州日报》)
  杜涛之所以辞去大学老师的职业干城管,按他的说法:自己学的是法学专业,进入执法部门工作一直是他的心愿。对于这个选择,无论动机如何,我们都应该尊重。从近一年的工作实践看,杜涛确实也很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曾经当过大学老师的优势,力图纠正世人对城管的“偏见”。比方,面对小摊贩,他的沟通方式主要是聊天,进行“老师对学生”式的说服。这种工作方法,效果不错,也赢得了社会公众认可。
  但问题的关键是,杜涛的这些努力,能有多大的示范效用?是不是真如他所盼的那样能纠正世人对城管的“偏见”?一个时期以来,在一些地方,城管权力屡屡“跑偏”。远的不说,就在前天,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商业银行桥东支行因为装修问题,与当地城管发生争执,结果桥东区20多名城管执法队员与银行10余名职员发生械斗,十余人受伤,5人伤势严重。城管执法暴力事件屡屡发生,固然有执法理念偏差等原因,但从更深层来看,一些城管执法人员本身素质不高,则是主因。
  在这种情况下,要改变城管形象,仅靠一两个“杜涛”的努力是靠不住的。道理很浅显,因为个人素质的差异,杜涛的这种“聊天式”的执法理念,未必为其他城管执法人员所接受。这方面也有现成的例子。去年,合肥市城管局公开招聘城管队员,多名本科生成功考进去。但一上街,他们和风细雨式的执法得不到老队员的认同,“不采取强制措施,解决不了问题。”一位老队员这样教育这些晚辈们。
  当然,杜涛的努力也并非没有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执法实践对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城管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着很积极的示范意义。其实这也是个老话题,那就是,在当前某些地方依然将市容整洁简单地理解为没有小摊小贩,同时城管这一体制无法理顺的现实背景下,优化城管队伍结构,提高执法人员个体素质,也就成了一条势在必行且效果明显的路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