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烟台日报社大小新闻
烟台日报社大小新闻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979
  • 关注人气:32,7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校信息公开,关键看执行

(2010-05-12 09:12:35)
标签:

高校

基建

象牙塔

国家大计

权力

杂谈

分类: YMG时评


  《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根据办法,高校不仅要公布招生考试、学位评定等信息,对于师资建设、财务资产管理等情况也要主动公开。办法还明确提出,高校重要决策事项征求师生员工意见的期限不少于10个工作日。
  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呈高发趋势,基建、采购、后勤和招生等领域,成为重灾区。本应该清白纯洁的象牙塔,逐渐在利益物欲中迷失和堕落,既是国人之痛,也是民族之危。在此大背景下,“办法”的出台,犹如一场及时雨,让公众看到了高校预腐反腐的希望,但是,希望并不意味着结果,“办法”能否令行禁止,起到应有之效,还有待时间检验。
  先看一组案例:最近三年,北京市高校腐败案发数上升一倍,近一半涉及招生、人事等问题。去年,武汉大学原常务副书记龙小乐和原常务副校长陈昭方,涉嫌巨额受贿被批捕;广东湛江师范学院院长郭泽深,因经济问题被拘留……如此之多高校硕鼠相继落网,矛头直指高校现行权力运行体制和机制弊端。
   长期以来,高校受其公益色彩庇护,其内部权力运行和管理,不太为社会关注。但随着国家扩招政策大力推进,很多高校掀起招生热、基建热,一支笔、一言堂等权力寻租现象和风气,逐渐蔓延,不但污染了象牙塔的师德学风,还蚕食了不少国家公孥。高校腐败,与社会其他行业腐败,其根本原因都具有相似性,就是没有做到阳光办学,引入师生监督体系。举例而言,高考招生工作,本是国家大计,公平公正公开,当属基本法则。尽管有关部门每年都三令五申,相关法律法规也不断出台,但是,指标、冒名顶替等事件,年年岁岁人不同。轰动全国的罗彩霞案,就是一个很好佐证。其它基建、采购等环节的暗箱操作,权钱交易,说到底就是权力运行环境不透明所致。
  从此次《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内容上看,5章32条办法,涵盖了财务、学位、招生等各个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制度设计之严密,适用性之高,可操作性之强,令公众眼前一亮,期待万分。但是,中国历来不缺少书面上的法律规章,可很多运行伊始,确实起到震慑警示作用,时间一长,又落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窠臼。事实早已证明,再好的办法,没有坚定不移的执行力,也是空谈。鉴于此,教育部制定办法的良苦用心,值得尊重和表扬,但是,执行力能否跟得上,才是考验其执政能力和智慧的关键所在。(丛晓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