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种“自杀”模式叫发展

(2010-04-24 09:35:33)
标签:

环保

财经

地下水

增长方式

掠夺性

华北

杂谈

分类: 周英杰专栏

  为我们所奉行了几十年的以“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其后果到底有多么可怕呢?眼下,华北一些地区所面临的危局,也许就是一个最生动的镜鉴。
  据报道:数十年来,华北农业虽然实现了对“南粮北调”的扭转,但高速发展的农业依赖的则是一口口的机井对地下水的掠夺性开采。官方通报显示,华北地下水超采达120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个白洋淀。一位专家介绍说:“真实的情况可能更严重,透支的地下水估计已近2000亿立方米。”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一个世界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已在华北形成……(4月23日《潇湘晨报》)

 

有一种“自杀”模式叫发展



  所谓“地下水降落漏斗区”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名词。换成比较通俗的说法,大约就是说这里的地下水实际上已经处于“被掏空”的状态。继之而来的恐怕不仅仅只是水资源的加速枯竭,也不仅仅只是地裂等自然灾害的频仍,可能还有比这些更为严重的后果在等待着人们。
  应当说,类似于华北地区这样因为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面临水资源枯竭并导致其生态环境出现连锁反应的现象,在当下的中国内地具有很大的普遍性。而这一切都可归因于以往那种被我们奉为圭臬的极端错误的经济增长模式。
  很长一个时期内,在“一切以GDP马首是瞻”的政策驱使下,我们遵行“人定胜天”的哲学逻辑,疯狂地掠夺大自然的各种有限资源,以保持经济这架机器的飞速运转。从短期眼光来看,这种片面追求外延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确为我们带来了物质财富的极快增长。
  但与此同时,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则是,这种以透支未来、牺牲环境为巨大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也让我们付出了越来越沉重的生态方面的代价。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所赖以生活的环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恶劣化态势:空气污染、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出现、各种自然灾害成倍增加……大自然正以自己的方式对我们的这种竭泽而渔的增长方式施以各种报复。种种迹象显示:那种单纯追求数量增长的经济增长方式,其带来的些许增长,不仅是不可持续的,也是带不来真正的幸福感的。这样的发展与其说是发展,毋宁说是在饮鸩止渴,无异于是一场慢性自杀的行为。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上出现的痼疾已经引起了上至中央下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调结构,转方式”来实现经济运转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提出来的一项宏观决策。“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尽管要把已经被我们破坏了的自然生态恢复到初始状态,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至少我们可以从现在做起,不再继续对现有的自然生态进行掠夺性地使用和破坏。这也许是我们在痛定思痛之后所能够采取的最简单易行的一个办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