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将“灰色情绪”拿到太阳下晒晒

(2010-04-17 09:55:46)
标签:

灾难

向心力

灰色

民族凝聚力

强震

玉树

杂谈

分类: YMG时评

  玉树伤亡人数每增加一个,全国人民神经就如针刺一下。值得鼓舞和欣慰的是,随着黄金72小时越来越少,获救生命却越来越多,灾区损失正向最小化靠拢。玉树地震,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执政宗旨,再次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天来,灾区人民坚强乐观的精神状态,时刻都在感动中国,可有点遗憾的是,一些非灾区公众流露出的灰色情绪,也呈蔓延趋势。如各方力量正在争分夺秒抢救生命,而有些公众却议论纷纷,玉树地震之前曾发生过前兆,政府为何没能及时有效预测并预防;灾害发生过程中,一些校舍民房摧枯拉朽般倒塌,是否存在豆腐渣工程嫌疑;玉树地处高原,环境恶劣,救援过程中出现缺少帐篷、御寒衣物等困难,救援队伍为何没有事先想到……诸如此类的质疑、猜忌,开始回荡在一些城市大街小巷,这委实令人伤心。
  痛定思痛,本是一种汲取经验教训的积极作为,但要失去了正确的思考方向和底线,无疑庸人自扰,蛊惑人心。事实充分证明,在历次灾难面前,中国政府和公众表现出的临危不乱、众志成城、血浓于水的民族力量和气节,堪称国家和国民最大的精神财富,也是推动中国更快发展的不竭力量源泉。看不到这种主流意义而纠缠细枝末节,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诚然,汶川强震的民族创伤尚未愈合,玉树又添新痛,再加上矿难频发、西南干旱,近几年的中华民族可谓多灾多难,一些公众对生存环境,逐渐生出一种消极甚至不满情绪,从情感角度而言可以理解。但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如同生命个体一样,生老病死在很多时候都不可预期,国家也是如此。
  谁都不希望灾难发生,但是,在当前的科技水平下,很多灾难都难以预测,地震就是如此。当灾难不幸降临,作为一个成熟的民族和国家,首先应该表现出一种同舟共济的团结,其次,要有在最短时间内将灾难损失降到最小程度的能力和实力。最后,要有发奋图强,再创辉煌的信心和决心。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是,汶川强震的从天而降,中华民族汹涌澎湃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政府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当惊世界殊。在近年来的矿难、干旱等各类自然灾害面前,中国抗震救灾的制度越来越完善,公众面对灾难的心态越来越成熟,这是灾难给中国带来的最大进步。
  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救援灾区的现实语境下,灰色情绪,就好比是一种精神瘟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破坏力,假如持这种灰色心态的公众多起来,会很大程度消解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建议相关公众还是早日杀掉这种精神病毒为好。(YMG评论员 丛晓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