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杯具”,掀出权力运行大弊端
(2010-03-29 09:31:20)
标签:
杂谈 |
分类: YMG时评 |
用他人水杯喝水,不卫生也不礼貌,但因此换来牢狱之灾,有点匪夷所思。河南乡长“杯具门”事件,就是一种赤裸裸地滥用公权行为,既折射出一些公仆官本位意识的浓厚,又反衬出公权力缺少监督和制约的现实语境。无论如何收场,政府都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反思一下公权的使用和监督问题。
乡长召来了警察,警察抓走了魏克兴,并且拘留7天。至于魏老汉的行为是否构成拘留条件,派出所拒绝透露。但乡长一句话,意味深长,“不拘魏克兴,我将没有办法在这个地方干下去”,背后的潜台词不言自明:无论魏克兴是否先动手,至少他对乡长有不敬之举,严重冒犯了其尊严和威严,不给他点颜色看看,怎么杀一儆百?再深度分析一下,魏克兴等人找乡长,本来就是关于土地征用补偿的大事。不难看出,此事如一根刺,刺中了乡长的痛处,他不希望群众揪住此事不放,因此,通过魏克兴取杯喝水的一个小举动,将其打入大牢,无疑也是在警告其他上访群众:谁敢再提此事,下场就是如此。
乡长的整个表演过程,无不透露着一种权力示威和失范,这种人为制造干群矛盾的做法,不但影响了事件的良性进展,而且损毁政府形象,浪费行政资源。即使对其问责,也难以消弭事件在公众心中的负面影响。
实际上,诸如此类的公仆,在基层政府还存在不少,他们不惟下只惟上,不将人民群众当成主人、亲人,而是当成仆人。这种将人民赋予的权力玩弄于股掌的“公仆”,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将他们挑出来,重新进行教育,使其放弃官本位,树立公仆意识,刻不容缓。
当然,教育是提升公仆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要有效防范甚至杜绝滥用公权现象,关键还要建立一套科学严谨阳光的权力监督体制和机制。回到“杯具门”事件上来,假如有了有效的权力监督和制约,公安机关就应该严格按照法律办事,该拘则拘,不该拘就不拘,而不能因为是顶头上司的命令,就取代了司法的公正和严肃。其次,行政官员参与司法,本身就有越俎代疱之嫌,但这种行为,同级或者上级的监督,不是空白就是疲软。
一个小小的杯子,却掀开了权力运行的弊端一角,舆情在监督事件最终处理结果的同时,更大的期盼还是,权力监督和制约体系早日成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