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面面观
(2011-06-03 19:51:49)
标签:
排队英国人香港杂谈 |
在排队这件事上英国人肯定是世界上最出了名的,有人说英国人之所以能够享有不轻易发脾气的好名声,与他们循规蹈矩的排队作风有关。 排队的时候,英国人不会人贴人或者人挤人,更不会在别人脖子后面吹气。在英国只要等候就一定会形成一个队,但是排队不一定要站队。在等公交车的时候,大家都是松散地站在公共汽车站,可是当车来的时候,上车的顺序是完全按照先来后到,一点儿也不含糊。这个无形的队怎么排法?第一次到伦敦时有人告诉我,每次等车都认真地数清楚前面已经到了多少位,还要将他们的性别与衣着想办法记住,以免插队上车。可是一个公交车站可能并不止一趟公交车,有两三趟公交车的时候往往就搞混了,幸亏人家比我清楚,排在我后面的那位一定在轮到我的时候先请我上车。住了一段时间后总结出一个方法,那就是只用记住比自己后来到车站的那个人的具体样貌,在他/她之前上车就不会出错了。
香港经过了一百多年的英国殖民地统治,除了对排队有很生动的形容词例如“排长龙”、“打蛇饼”外,对排队的“痴迷”程度和英国人差不多。香港人不仅能在公共场合自觉排队,而且不论排多长多久,一点怨言都没有。购物、买股票、买车票、搭车、吃饭、旅游甚至进厕所,只要看到有队伍,就会问都不问自觉排在后面。有人做过试验,三个人在香港的任何地方排起一条队伍,马上后面就会有一大堆人排在后面。这种自然反应源于在香港只要有人龙的地方就肯定有“着数”--也就是免费的好事儿,避免“有杀错无放过”,于是先排上再说。
每一年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国际书展,香港人竟能花费十几个钟头排队。“蛇饼”一直从会展中心打到数公里之外,目的可能就为买一本书,而且多半是一本漫画书。那些年轻的漫画发烧友们,为了买一本心头所好的漫画,竟可以在地上铺张报纸一坐一躺就是十几个钟。两年前带着儿子去看书展无端凑了一场热闹,排队的年轻人排山倒海。后来才知道他们进步了,不是为买漫画书,而是专门去看那些签名售书的“靓模”——也就是年轻的娃娃模特儿穿着低碳地推销自己签了名的写真集,精神可嘉但又匪夷所思。世界上恐怕只有香港人才有如此场面。
在香港买书排长龙,上下班搭巴士也要排长龙,这是因为人多。但两三个人在柜员机旁取钱,在餐厅买饭,在地铁站买票、八达通充值机充值等,大家也照样自动排成一队。香港人自觉排队,对于那些不按规则排队的人固然鄙视。有见过港女在商场女厕与国内的女同胞起争执,她们按照国内的习惯了站在那小隔段的跟前等候,完全不顾门口已按先后秩序排成一队的港女们,本来人有三急已经没啥耐性,再被人先拔头筹抢了先当然就气更不打一处来了。
香港人在排队这件事情上肯定较内地同胞更为熟练,但香港人的耐性似乎也太差了点儿,这种现象在通往内地的海关出入境排队场合上表现得最为突出,一般一家老小要分开几个队伍,然后左顾右盼地伺机吆喝着一家人跑到移动较快的那组队伍中,这时候他们倒也不再以“夹三儿”为耻了。
办事按序排队,是一个人自觉、自律、自尊的象征,也是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物资较富裕的社会阶段,大城市人口稠密,地方小、人流多,如果面对各种人流多的公共场合缺乏一种自约自律的良好秩序,其结果可想而知。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渴望生活在一个有秩序的文明社会环境,当队伍中每一个人各自都有了自己的位置,和平相处,社会自然就会更加文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