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逐幸福

(2011-05-28 17:29:04)
标签:

杂谈

幸福生活,我认为第一要素是要有安全感。小时候生活在西北的一个小城市,家就是一个简陋的两间土坯房子。有一天早上醒来睁眼眼前不是熟悉的、报纸糊成的房顶,而是一大片蓝天。一骨碌爬起来看到自己仍躺在被子里睡在一片空地上,疲惫不堪的父母歪坐在旁边,不远处我们的家几乎只剩点墙基,房子呢?原来是夜里下大雨把我们处在低洼地带的土房子淹没了,他们整夜抢救,将家中那点儿细软和正在熟睡中的我抱到了附近一片地势稍高的地方。过去这两年间地球各地区遭受到的各式各样的天灾人祸,洪水、泥石流、龙卷风、火山爆发、大地震甚至大海啸等,人们的家园瞬间消失,亲人们生死未卜,生活被无情地搅成碎片。 安全感不知如何寻求,但好在人们精神面貌没有被压垮。这时幼时睁开眼睛看到的那片蓝天突然浮现在脑海,仔细回忆当时无家可归的感觉,因为当时在父母怀抱里,有他们的庇护,没有感到一丝不幸福。 

根据幸福的定义,幸福的生活应该是人们的渴求幸福生活在一个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十岁随父母回到祖父母居住的香港,与当时的大西北相比香港就像一个梦。父亲家族那时在香港颇为显赫,属于名流富豪。最初住在那放满古董、名画和高级中式与西式家具的豪宅里,遵循着各式各样的礼仪与规矩,每天干练得体的女管家指挥着白衣黑裤的仆人们和穿洋装制服的司机们前前后后穿插忙碌着,脱下了带着黄土味的布衣裤的我,身上套着最新款的名牌童装,长发辫被剪掉,梳起当时最流行的发式,外表虽像橱窗里的洋娃娃,内心却是忐忑不安。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按照长辈们的安排摆布行事,高级轿车载着出入香港各大顶级酒店,尝遍世界各地美食。按照很多人的观念那就是幸福生活,但是对于我们来说,那过的是别人的生活,完全不是自己追求的,一点儿幸福的感觉都没有。

90年代初在英国完成学业回到香港工作,常常出差,呆在香港的时候每天也是在办公室从早忙到晚,很难与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像大多数香港人一样,晚间回到家里往往已是疲惫不堪,这时喝上一口母亲端来的一碗炖了多半天的老火汤,鲜甜的热汤溶化了白天在外所受的所有委屈。忙碌的香港人给他们母亲最大的安慰,和我们的母亲们每天最大的幸福感就是来自于儿女回家喝下那碗汤。后来经常回想起母亲那时候的容貌,后悔只顾着自己的疲劳,而没有和盼着我归家的她好好多聊几句。 最近有人调查了香港人的幸福来源,结果是香港市民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同家人共处,特别是与家人共同用膳的时间,可见经济发达的社会与亲人在一起吃饭的的时候是虽然是最幸福,却也是多么难得的。因此香港母亲对儿女的期盼往往也不过是一句:“记得返来饮汤哦!”

过去二十多年来,内地经济发展速度一年就等于美国的四年多,也就是说中国人在一年内感受到的变化大致等于一个美国人在四年多感受到的变化。如果和非洲国家比较,中国的一年相当于那里相当富裕的尼日利亚三十年。可是在这个飞跃的时代, 为什么接近一半的人都会说他们不幸福呢?当人们被问道:“生活幸福你缺什么?”大多数人都是说:“房子!”看来大家一致认为拥有自己的房子,或是拥有一所比现在更大更好的房子是一家和蔼相处的根基。 

现今社会听到最多的就是“幸福感”这个词,这似乎是大家都在追求的感觉究竟是什么呢?通过努力奋斗我们有了房子,房子虽然越买越大,却没有留意亲情在悄悄贬值着,当年香港祖父母那美轮美奂的大房子里每一个角落都充斥着所谓幸福标准的物件,水晶灯下却听不到一句欢声笑语。 在如今的社会中,存在着一种莫名的群体恐慌,大家缺乏安全感,总怕赚不了足够的钱,可是当我们马不停蹄地去聚敛物质财富时,幸福感却逐渐消失了。

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看着自己的财富一点点地增加,梦想一步步实现,要是想拥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我们必须相信自己内心的感觉,其实你觉得幸福你就幸福了,别人给不了你幸福感,因为它来自于你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摆并快乐着!
后一篇:排队面面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