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 - 真正的危险

(2009-11-28 18:03:59)
标签:

2012

世界末日说

白鱀豚

好莱坞

乐活人生

郑玫

杂谈

环保

周末上午去超市购物,旁边的电影院竟然人头拥拥,排队争相购买《2012》的电影票。我和小儿子看到这场面,当然不由分说赶紧排进了队伍。选位子时发现头三场原版的都几乎满座,不想坐最前面那排就只能选择下午普通话配音的版本。

开演头5分钟我庆幸没带9岁的小朋友看原版,那围绕着天体物理,行星撞地球的一大堆术语他哪里听的懂?就算看字幕也够晕的。前戏过后,剩下的两个多小时我明白了大家为什么都选英语原版,当然我还是很高兴选的是普通话配音版,这样我可以边听翻译水平与配音水平都很高的普通话时,边从电影人物的口型与表情去猜猜看,还原他们的对话,省得每当《2012》停止用震惊式的视觉范式来实现好莱坞的“眼球经济”,而设法给我们点儿剧情的时候都被雷得浑身鸡皮疙瘩。

电影中的漏洞大得让电影里出现过的任何飞机、甚至那飞船都可以自如地飞过去,不过对一般观众的“触觉效果”还是不错的,至少在头一个小时我身边九岁的儿子紧张得连手中的可乐都没来得及喝。“触觉效果”是德国思想家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所讲,一种即时、瞬间的视觉吸引力所产生如临其境的在场效果,这些年好莱坞尽是这玩意儿。《2010》“倾情打造”着所有可以想到的末日景观,可惜无论多少楼要塌、路要陷、水要淹…世界末日毕竟是要到来的,而电影是需要有结尾的,这对于导演同志好像是一个颇大的挑战。

那句讨好中国观众的“这事交给中国人办就对了”将本来已经有点儿不耐烦的人们踏踏实实地接着多焊座椅上40分钟,美国人果然明白咱们的心理需求。看着那些瞎编胡诌的剧情我在考虑想出点儿什么题目在看完电影后与身边的小子讨论讨论,让他能明白点儿什么,其实也就是想让这一百多块的电影票利益最大化。

“你相信有世界末日吗?”“如果真的有,你想提前知道吗?”“知道了你会害怕吗?”这些看起来一点儿智慧都没有的问题拿出来问我家小儿子他一定会耻笑我。美国人民比起我们家这个“港仔”可是来得纯朴可爱,人家不仅对片中的故事信以为真,一些美国网民甚至开始谴责NASA隐瞒“地球将与行星相撞”的“真相”。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NASA于美国时间本周一特意通过官网发表了辟谣声明,告诉大家“世界末日说”只是骗局。此外,美国宇航局天文学专家大卫·莫里森(David Morrison)博士专门开设了“询问天文学家”栏目,以免美国人民对未知的恐惧而染上“宇宙恐惧症”。

走出电影院,儿子就从《2010》中看到的地震与海啸与我展开了话题,是的,在他才刚刚起步的人生里,这两种灾难已经发生过好几次了。我告诉孩子这些都不是什么外星球,而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因为大家都只顾自己过上好日子而不断破坏环境,大量的浪费产生“温室效应”,地球等不到与什么行星相撞自己就毁灭了,这才是我们真正面临的危险。

记得我像儿子这么大的时候所受的教育是要去改变世界,几十年来规模化生产让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不能直接感受到大量购买商品对人类、对环境以及对同样需要在地球上生存的动物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以致我们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购买行为给世界造成了多么严重的破坏。

“是啊,好多动物像中国的白鱀豚、日本狼和印度的粉头鸭都灭绝了”孩子喃喃地说道,我不禁将那小小的身体搂进了怀里,为了孩子,自己有必要从现在起背负修复和保护这个地球的责任,而没有权利让他将来为我的自私自利“埋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先生不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