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整改措施
(2009-11-14 15:43:32)
标签:
提高教学质量教育 |
一、一些做法:
1、
2、 依靠“严细实恒”的教学常规管理,将好的成果转换成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前两天备课日签字,认真审查备课的环节和质量。每周抽查六位教师的备课和作业,组织常规检查小组进行量化打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格控制作业量,督促老师们及时批改。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常规管理常抓不懈,抓实,抓细,深刻认识做好德育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从基本行为规范抓起,从细节抓起,从一言一行抓起, 从养成习惯抓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3、
4、 开展培优补差活动,实行分类推进,检查培优拔尖,优化差生的效果。
5、 开展了家校联系。提高了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指导了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与家长共同探讨了对学生的教育,家校紧密结合。
6. 抓了师生的课前准备,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结合导学案,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当堂达标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7、优化时间安排,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要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一堂课一般由情景导入、导学目标、引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反馈、精讲点拨、达标训练等几个组成部分构成。课堂上要精讲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的高效运营。
二、 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效率不很高,教学环节设置不很合理,教学节奏较松弛。
2、
3、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1、严格执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在规范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落实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承包学生管理目标责任制。各科任教师应全面了解本学科的优生、边缘生、差生和偏科生,对优生要拔高,重点检查备课中的习题分层设计和作业中的选做题设计;对边缘生要采取分类推进的方式来突破,对差生要多鼓励,正面教育,挖掘闪光点,激励进步。对偏科生实行偏科学生挂钩辅导制,采用人盯人战术,挖掘潜力。辅导可利用课活时间及其他有限的时间多与该生交流或作业面批或课堂倾斜。
3、加强备课管理。充分发挥集体力量的优势,整合教师集体教学智慧,组织老师们深入钻研教材,抓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认真研究教学方法,科学运用先进的教科研成果,根据学情设计出科学、详实的学案,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要把好备课的质量关。本学期重点做好新授课的检查和指导,查环节、重学法教法及精讲设计;下学期重点做好复习课和测试课的检查指导,复习课要查知识结构、典型例题、习题精选的设计,而测试课要查找薄弱知识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弥补。还要做好信息技术、实验技能、体育测试及特长生的训练,这些都要早计划、找安排,要制定实施方案和制度,科学合理的分配训练时间。学校和级部设计检查表格,每天不定期检查。目前信息技术和特长生训练已按计划训练,学生训练热情高、积极性高,训练效果明显。实验技能训练第一阶段应加大课堂训练,要督促检查训练的质量;第二阶段于信息技术考试结束后,利用资源开放时间进行循环实验;第三阶段于明年4月份进行2周的集中训练。体育测试重点放在课内、课活及阳光活动时间进行长期训练。以上都要定制度、定计划、定目标、定训练人员、定训练时间。
4、课堂教学管理,向课堂内外要质量。课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落实先进教科研成果的主渠道。优质高效的课堂来自于学生的精彩,课堂教学中牢牢抓住三个度:一是学生主体的参与度,二是学生思维的有效度,三是目标达成度。课堂教学中要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5、大力推行课堂教学的实验,实施教学案一体,利用学案,解决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要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级部要确定重点学科,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保证教学改革落到实处。课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必须有约束的机制。每个学生的课堂达标练习能按时交,完成情况不好的要反思学习过程。在小组学习中,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每位同学每天至少举手发言一次。课堂上各项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拖沓。写错的作业必须更正,更正时要分析错误原因。每位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学风格制订相应可行措施,督促学生全员高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对缺课、不缴作业的学生,任课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找学生谈话,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6、作业抓规范。作业布置要科学、合理,减少随意性,杜绝盲目性,提倡选择性,增强实效性。每次作业都要精选精编,设必做题和选做题,认真批改,讲评到位,充分发挥作业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精选、精练、精批、精改。
7、抓好阶段性测试。认真做好辅导和交流,班主任及时询问,配合科任教师做好指导,充分发挥其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作用,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8、继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发展,科学划分学习小组,每小组分配承包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法指导、心理辅导、生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搞好课内的合作学习,课外的合作预习、研究性学习。对小组的合作情况及时进行评价,挖掘学生这一重要的学习资源,落实“兵教并,兵强兵”,实现“教学相长,一对一”的高效学习。
9、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对学生的励志教育,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激发潜能。抓好养成教育。从学习、生活、守纪、卫生、文明礼仪、人际交往、阳光活动、集体活动等方面规范性学生的行为。从细处抓起,从小处着手,落实好四个全面四个结合。四个全面:一是全员抓,全体教师都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担负起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责任;二是全方位抓,充分利用好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等,使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起到育人的功能;三是全程抓,制定好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方案,有计划按步骤持之以恒的抓好;四是全面抓,在摸清学生现状的基础上,全面抓,仔细抓。四个结合:一是学科结合,寓习惯养成于平时的教学之中,尤其是与品德课程要结合好;二是与家长结合,发挥家长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的作用;三是与学生自我管理结合,通过成立养成教育自主管理委员会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四是与评价相结合,开展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评、班主任评、家长评价工作。“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级部根据高年级实际主要在预习、复习、阅读与写作方面加以培养,利用小组检查、教师指导、级部树典型等方式作为催化剂。对晚自习
11、继续抓好“读书成长工程”。提高教师终身学习能力,引导教师勤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教师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广大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多读中外经典书籍,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学研究能力,培养教师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