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插班生小迟入园记》(12)“开着火车去幼儿园”

(2012-11-21 23:15:39)
标签:

杂谈

一、“难道爸爸不会骑自行车”


妈妈有台漂亮的红色自行车,送小迟去幼儿园方便快捷也舒服,小迟很喜欢。爸爸没有自行车,当然也不愿意骑妈妈的自行车,大胖子骑一台小红自行车,感觉像个变态怪叔叔,所以送小迟只能走着去,小迟有点不满意。


今天是爸爸送幼儿园,小迟起来便有些不甘心,跟着妈妈背后转来转去,可能知道好像爸爸送,便说,“妈妈,今天你们两个谁走得快,谁送我上幼儿园吧!”估计在他的小心思中,妈妈骑自行车去,自然“走”得应该快一些。不过,妈妈没有满足小迟的要求,“当然爸爸走得快了,他大力士嘛!”


说到这里,妈妈其实已经收拾妥当,便起身要走了,小迟拖后腿不干。当然不管你干不干,“大力士”爸爸自然抱将过来,小迟哭了两声送妈妈出门。


爸爸抱着小迟,问他买的玩具到没到啊之类的吸引注意力,然后把他放到床上,故技重施,“你先哭一会,然后看这本书,爸爸要去洗漱了。”离开。


估计小迟知道在爸爸这里哭也没什么意思,我一出门其实就不哭了,洗漱回来之后竟然在那里穿衣服系扣子呢,爸爸赶紧夸两句,然后帮他整理一下着装,打扮停当,出发。


一出楼梯口,一位男士绝对砸场子为捣乱而来的,哪壶不开提哪壶,骑着自行车送一个小姑娘上幼儿园。小迟看到了,问我,“爸爸,难道你不会骑自行车吗?”上次送小迟去幼儿园,我是说过爸爸开汽车,但不会骑自行车,一起走着去的。这次,人家别人的爸爸都会,你不会,不让小迟鄙视吗?


赶紧胡诌几句,对付一下:“爸爸当然会骑自行车了,不过咱家的自行车是红色小车,适合妈妈骑,爸爸胖,骑坏了,妈妈就没得骑了。”


二、“咱们开着火车去幼儿园”


还是提点问题,转移一下小迟的注意力吧。“儿子,你猜,今天到幼儿园老师会带小朋友们做什么游戏?”——小迟在的幼儿园,小朋友在7:308:00之间入园,这时候老师领早到的小朋友在室外锻炼游戏一下,等到8:00,大家都来了,才一起回房间吃早饭。早锻炼的游戏时有变化,小迟每天去了之后玩得很开心,所以提这个问题,估计肯定能引起他的兴趣。


“你说,她们是在跑步呢,还是抛球?”我假装略思考一下,先自问自答,“我觉得是跑步。”小迟一贯反其道行之,他说话了,“我猜是抛球。”我装腔作势跑了几下,再次重复,“我猜是跑步。”小迟也活动起来,跟着亲自示范,挥舞手臂,“我猜是抛球。”


我继续,“我猜是玩滑梯”,我假模假样向前蹦了几下;小迟也转换思维,“我猜是踢球”,凌空踢了两下。


连续几次之后,我觉得不大好。虽然这段路禁止机动车通过,安全没有问题,但毕竟不禁止人通过,如果有认识不认识的人看到我这样,影响形象啊。所以再问小迟,“还可能是什么啊?”


“开火车啊,咔嚓,咔嚓,我们开火车!”小迟两手打轮比划着,还唱起老师教的歌谣。这个好,动作幅度不大,还一直前行,否则踢球的话是原地踢,得什么时候到幼儿园啊。于是我表示赞同,“对,应该是开火车,”我也学着小迟的样子,双手打轮向前进。


开了一会,不行啊,挺大个人两手比着车轮转也没意思,开始启发小迟,“火车有车头车身,你开哪一个啊?”小迟回答,“当然开车头。”正中下怀,“那好,儿子,你当车头,在前面开,我当车身,在后面跟着。”我站在小迟身后放轻松,小迟在前面打车轮,父子一起唱,“咔嚓,咔嚓,我们开火车!”一边开着,我一边向小迟吹嘘,“他们是骑自行车上幼儿园,咱俩人开火车上幼儿园,好牛啊!”小迟在前面也美滋滋的。


开了一会,小迟突然不走了,大喊一声,“停!”我吃一惊,差点在后面踩到小迟,“怎么啦?”小迟郑重告诉我,“红灯!”“嗐!”红灯就红灯吧,陪他停了一会,那个虚幻的红灯变成了绿灯,小火车又往前走了。


到幼儿园门口了,我提醒小迟,“火车终点是哪里啊?”“到了,就这里”,他倒很配合,哈哈。进入幼儿园,他快步跑向医护老师,去量体温。——小迟幼儿园每个小朋友入园要照口腔,量体温,估计是预防监控手足口之类的吧,然后拿一张证明你健健康康的小卡片,进教室交给老师,证明经过检查了。


小迟领过小卡片,和我一起往教室走,一路哼儿歌,我嘴里还习惯性地唱,“咔嚓,咔嚓,我们开火车”,小迟不满意地提醒我,“爸爸,都到站了,还开什么火车啊?!”“好,好,不开了,不开了。”


三、“温柔而坚定”


现在,在许多育儿专家都谈到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坚持一个“温柔而坚定”(gentle but firm)的原则,这个我是同意的,但如何理解和实现这一原则,大家却反应不一,有的专家虽然提出了这一原则,但却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让人难以遵从。这里我谈一点我的看法:


所谓“坚定”,是家长的底线,这是要绝对坚守的不能退缩。如小迟上幼儿园,怎么耍赖都要去,没有条件可讲;所谓“温柔”,是指方法,尽可能不要粗暴,如打骂就不温柔,但用一些有意思的事物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则可以理解为温柔。在这里,我觉得“温柔”的一个要点是:方法以不破坏亲子关系为前提,若某做法已经让孩子不喜欢你,或恨你了,那还哪里有什么温柔啊,那是残暴。


“温柔而坚定”,在对付小迟的过程中,我现在主要的坚定在:1.幼儿园必须上;2.饭前不能吃零食。这两件事,除非极其特殊情况,坚持到底,绝不妥协。其实小朋友也很聪明,他会总去尝试突破你的底线,如果妥协,那么他就会提更高的要求,最后让你全线溃败,所以,一定坚持底线,绝不后退。而方法上我的“温柔”,则是在以上原则基础上,尽量Hold住,控制住好自己的情绪,不怒不骂。


就我个人的经验看,如果你不理解孩子的反应,往往就会发脾气,但你理解了他心理发展的特性,某些表现背后的缘由,就不会滥发脾气了。比如,原先小迟不给人家问好,我就觉得不舒服,现在不问好,我就觉得没什么了,因为聪明的孩子胆小嘛。在你“温柔”的过程中,可以抱,可以哄,可以陪他游戏,可以伴他读书,可以给他讲故事,等等的。


总之,在”温柔而坚定“的过程中,传达给孩子的信念是:我爱你,但这样不行。

今天的小迟,妈妈走哭,不上幼儿园不行,这就是需要“坚定”的地方,不论谁来送,必须上幼儿园,哭我也不会带你去找妈妈。但爸爸先是抱,后来又聊天又开火车的,就是“温柔”的各种方法,让孩子知道,爸爸和他的关系很好,愿意也乐于和他游戏,爱他。


小迟记事11.1710.21


【儿子】周末小迟比我起得早,我在床上给他出难题,“我不想去上班,我也要找妈妈。怎么办?呜呜呜”小迟拿出小车模,“爸爸,咱们玩汽车吧。”我表示不感兴趣;小迟看转移注意不行,拿出娱乐法,嘴一撅,“看,放屁,嘟嘟嘟”;我仍表示继续要妈妈,他搬出绝招,“看,“好多鱼”,咱们一起吃。”


【儿子】妈妈和小迟一起吃火龙果,妈妈说,“中医说火龙果是温性水果,不凉也不热”,小迟接下来帮妈妈解释,“热性的就是热水,凉性的就是凉水,温性的就是温水。”


【儿子】小迟和妈妈一起看舞狮表演,锣鼓震天响,小迟说,“妈妈,我的心都在抖动啊!”


【儿子】小迟原先一拿ipad,就要看植物大战僵尸,防止他上瘾,我把游戏删了。这两天,不知道他怎么就自己把游戏重新下载了,又让妈妈玩,他看。后来,爸爸演那个“大波僵尸”,小迟伸出双手,是仙人掌,然后嘴里发出“噗、噗、噗”的声音,把爸爸干掉了。


【儿子】由于有段时间没有见陌生人了,小迟和陌生人打招呼的本领下降。早餐后训练一下,我用筷子一指碗,“假设这是一位叔叔,叫叔叔好。”小迟,““碗”叔叔好!”,再指王致和腐乳,“叫王叔叔好”,“王叔叔好!”“这个呢?”一指萝卜咸菜,小迟亲切打招呼,““萝”叔叔好!”


【儿子】早餐,妈妈夸奖起朋友家的小孩,年纪不大,但筷子用得可好了。小迟听了有些不服气,“用筷子对我来说是件小事!”“是小事啊?”小迟肯定回答,“对,是小事之一。”@新教育在线


【儿子】因为吃甘蔗需要嚼汁吐渣,对孩子而言比较复杂,所以小迟出生后从未吃过。这次,姥姥、姥爷带外面玩,他看到甘蔗就要尝一尝,姥姥弄了一小块给他,小迟震惊了,“没想到甘蔗这样甜!”


【儿子】今天妈妈上班,爸爸出差,姥姥帮忙送幼儿园。据说姥姥的办法是,小迟要找妈妈,姥姥说好,妈妈去买菜了,咱们一起去找,找啊找,找啊找,就找到了幼儿园,交给老师了。——续:这个故事后来的发展是,晚上妈妈告诉小迟,早上的时候两个人误会,走错了方向,所以彼此才没有见到。#用一个谎言掩盖了另一个谎言#


【儿子】小迟今天胃有些不舒服,下午接幼儿园比较早,刚才老师专程电话打来问小迟现在的情况,关心孩子的老师,正能量赞一个!——华师附幼的老师真不是盖的,上次连小迟睡觉容易出汗都观察到,并提醒我们,很感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