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平:试析学习任务群与语文要素的关系

标签:
学习任务群语文要素 |
分类: 语文教学 |
新的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论述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基本依据制定总目标,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为明线,以“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核心素养为暗线,呈现学段目标。而更大的开创性体现在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开发上,专门增加了“课程内容”板块。在课程内容的研制上,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实现学科内部有机结合的同时,积极借鉴先进的学科理念,整体定位上努力突出跨学科学习理念。以课程目标为导向,立足学生生活和成长需要,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为参考维度,设计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统筹安排课程内容。语文学习任务群,顾名思义就是以任务为导向或驱动,将课程内容大致归属于不同领域或性质的学习任务中,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发展语文素养。义务教育阶段设置了七个学习任务群,分别是“语言积累与梳理”“日常生活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与分享”“文化学习与参与”“跨学科学习与探究”。那么,课程内容上七个学习任务群的划分,与统编版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思路、“语文要素”为抓手的目标落实路径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一、学习任务群让教师以更宽的视野看到语文要素的关联性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核心词“任务”,与统编版教材单元整体的学习任务,从根本上来讲是一致的,都是具体的课程目标导向的任务。将教材单元看作主题单元或者开发成具体的学习项目,它们就成为了具体学习任务群中学生进行学习实践的载体。统编版教材中语文要素的提炼和编织,使不同维度的语文学习要素具有了相对的系统化,让语文学习在时间上具有了目标的连贯性,在空间上具有了目标的多维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语文学习目标(尤其是本体性目标)循序渐进地落实。学习任务群中任务的实践性和对儿童学习语文的特点的呼应,从课程内容角度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学生语文实践的真实性、体验性和学习意义的自主建构成为现实。例如,统编版教材中选文均为文学作品的单元有很多,这些单元的语文要素(主要是阅读训练要素)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性和序列性。但是,这些单元在教材中分散于不同的年段、年级和学期中,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将这些“不连贯”的学习整合成“连贯性”的学习体验,就成为一大难题。语文要素有两百余个,而学习任务群只有七个。虽然不是所有的语文要素都简单地依凭某一个学习任务群(统编版教材具体单元从主题内容上看,有的同时属于两个甚至三个学习任务群),但必定在某一个或两个学习任务群中得到了目标落实的回应。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梳理,基本上看清楚哪些语文要素大致都是通过哪个学习任务群来落实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旨在通过相关课程内容的组织、设计和学习,“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特别是表现真善美的自然风景、世间万物、爱国情怀、亲情友情、人和人性、健康成长等主题,童话、儿歌、故事、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电影、电视等多种样态的作品;口头和书面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采用自己喜欢的样式尝试文学创作;培育美好的心灵和审美鉴赏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四五年级的统编版教材单元来看,属于这个学习任务群的单元和单元语文要素如下表所列(表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单元选文属于不同的文学类型,有写景散文、写人记事散文、诗歌、小说、童话等,从文体角度来看,同一文体的单元,语文要素的联系性很明显;而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它们都属于文学作品,都具有文学性,就能在言语思维和文学审美上,重新发现不同文体单元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性。例如,在写景散文单元中学习的阅读方法策略,就可以迁移到写人记事散文、小说、童话故事等文学作品的环境描写中,从而更深入地领会文本的表达意图和写作智慧。再如,诗歌中的意象把握和欣赏,是与借物抒情散文中的意象选择和运用是相通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无论是阅读欣赏的策略,还是言语思维的发展,还是文化的积淀,都会使得学生拥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自如的融通迁移能力。
任务群 |
册序 |
单元 |
阅读训练要素 |
表达训练要素 |
文学阅读与写作 |
四上 |
第一单元 |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
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
第六单元 |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
记一次游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 |
||
四下 |
第一单元 |
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
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
|
第三单元 |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
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
||
第四单元 |
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
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 |
||
第五单元 |
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
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
||
第六单元 |
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
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
||
第七单元 |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
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
||
第八单元 |
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
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 |
||
五上 |
第一单元 |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
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
|
第六单元 |
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
||
第七单元 |
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
||
五下 |
第一单元 |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
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
|
第二单元 |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
学习写读后感。 |
||
第四单元 |
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
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
||
第五单元 |
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
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
||
第七单元 |
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
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 |
任务群学业要求 |
册序 | 单元 | 阅读训练要素 | 表达训练要素 |
1.阅读描写大自然的文学作品,把握诗文大意,能通过体味诗歌的语言、意象、节奏、韵律,通过体味散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现手法,想象诗文描述的情境,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对大自然的情感态度。2.阅读和欣赏与革命先烈相关的文学和影视作品,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他们的故事,注意通过场景、细节、人物的行为和语言,传递英雄事迹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能和同学交流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感受,表达自己学习英雄、继承先烈精神的愿望。3.阅读多样性的文学作品,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之美;能运用多种方式分享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尝试学习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写想写作文。4.主动阅读同龄人的成长故事、小说和传记等作品,能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选择喜欢的方式记写传记的成长经历。 |
|
第一单元 |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 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
第六单元 | 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 ||
第七单元 | 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 ||
|
第一单元 |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 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 |
第二单元 |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 学习写读后感。 | ||
第四单元 | 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 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 ||
第五单元 | 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 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 ||
第七单元 | 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 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 | ||
|
第一单元 |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 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 |
第四单元 |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 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 ||
第五单元 |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 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 ||
第八单元 |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 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 ||
|
第一单元 |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 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 |
第二单元 | 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 学习写作品梗概。 | ||
第三单元 | 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 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