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园地”的零碎认识
(2012-09-20 12:11:57)
标签:
语文园地教学教育杂谈 |
分类: 语文教学 |
李竹平
一、“语文园地”板块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意义。
“语文园地”板块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意义何在,首先要了解“语文园地”中都包括了哪些栏目和内容。一般而言,“语文园地”中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交流平台”“宽带网”等栏目。从这些栏目和内容就可以看出,“语文园地”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和方法上的整合,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尤其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具有明显的学习价值。例如,“我的发现”从低年级的发现识字方法,到中年级的发现词和句的一些规律,认识一些常见的语言现象,都旗帜鲜明地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和实践。“日积月累”从字词到句、句群,再到片断,不仅在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进行了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并且,“日积月累”中与单元专题相关的、蕴含中华文化的成语韵语、对联、节气歌、古诗词等的积累,不仅是丰富学生语言库的需要,更是学生自身文化建构的需要,这一点也正是修订版课标所强调的。
“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平台;“宽带网”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向课外拓展延伸......这些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息息相关,认识到语文对于生命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语文园地”板块的安排体现了编写者大语文观,这一板块的教学应该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我的发现”
“我的发现”怎么教?这里的“我”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不可用教师的发现代替学生的发现。甚至,教学中,教师的“导”要尽量不着痕迹。以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我的发现”为例,教学中,可以分这样几步展开学习活动:第一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借助泡泡中的提示进行思考,批注自己对引号内词语的理解,体会引号的作用。第二步,学生在小组内或同桌之间交流各自的认识和体会,讨论引号的特殊作用。第三步,组织班内交流,联系相关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引号在特定词句中的不同作用。第四步,提供语境,丰富对引号特定意义的认识和体会。第五步,创设情境,尝试运用,在语言实践中内化引号的特定用法。这几步可以清楚地回答“如何让学生自己发现”“发现以后怎么办”。
下面是本人教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之“读读想想”的教学片断,或许也能说明一点问题。
环节一:学生自读思考。
环节二:组织交流。
生:我发现了六个词语中都有一个“张”字。
生:老师,为什么每个“张”字下面都有一个点呢?
生:肯定是提醒我们注意的。
生:“张贴”是什么意思,我不懂?
师:(指课程表)老师拿来课程表,课程表是怎样上墙的呢?
生:哦,课程表是张贴上墙的。
生:“开张”的意思我不懂。
师:今天一早,学校旁边的一个新的小店开张了。开店的第一天做生意,都叫——
生:开张。
师:你们发现没有,“张贴”与“开张”中的“张”,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其它词语中的“张”字呢?
生:(很兴奋)意思好像都不一样呢!
......
师:我们祖国的文字中有许多像“张”字一样有本领的,一个字有好多种意思呢。你们信吗?
生:信。
生:不信。
师:看看着几个词。
(板书:一点儿
生:都有“点”字,而且意思都不一样。
生:老师,一个字那么多种意思,怎么记呀?
师:嗯,这是个问题。再看看这些带“张”和“点”的词,谁来出个主意?
生:哦,我发现了,懂得词的意思,就知道了字的意思。
......
师:谁能再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先想一想,讨论讨论。
生:“打”字,比如“打电话”和“打架”。
......
三、“日积月累”怎么教?以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为例。
这一“日积月累”可以这样教:
1、学生自读,读正确,读流畅,想一想写的是什么。
2、指名读,分组读,开火车读,反复朗读,感受节奏。
3、说说写的是什么,通过反复朗读发现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4、再读体会。熟读成诵。
5、联系生活积累或提供其它农作物成熟的时间、特点等信息,练习仿写。可以是改改其中的一两句,也可以是再创作一首。
五、如何实现单元课文内容和“语文园地”内容在教学上的整体性?
简单地讲,教师要整体把握专题单元的所有内容,在单元备课时进行整体性考虑,将相关教学内容和活动进行整合。如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三“交流平台”的学习内容,不一定要在语文园地学习时才安排,可以在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学习时结合课文的阅读进行。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中对引号特定用法的体会和内化、习得,也可以与相关课文内容的学习进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