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力”学说的产生与破灭

(2013-02-23 17:53:03)
标签:

杂谈

分类: 化学

科学总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发展的,有机化学也不例外。

“生命力”学说的产生是一种必然,正如“生命力”学说的破灭也是一种必然。

18世纪的欧洲科学是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是人们对自然探索的萌芽期。

这一时期唯有经典力学得到较为完善的发展,其它科学还处于搜集材料阶段,化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当时虽已经从炼金术的匠人之技被玻义耳《怀疑派化学家》质疑到能否从那些技艺中找到一般原理,但大多还是经验层面的集累,一些不完善理论的创立既推动了当时化学的发展,也阻碍了化学的后续发展。

贝采利乌斯就是当时的一个典型人物,他建立的“电化二元论”学说,认为电是物质粒子的本性,而且电性不变,世界上的万世万物都是在异性相引中发生变化的。这对于无机化学而言是比较科学的,也能解释好多事实,又极易理解,所以很快就成为权威理论。

但“电化二元论”对有机反应的解释则力有不逮,无可奈何。比如乙烯为什么既能与带阳电的氢气接合,也能与带阴电的氯气接合。甲烷转化为四氯化碳,化合价从负四价转变为正四价,这岂不是男人可以变性为女人一样可笑?

人总是在迷茫中迷失,迷茫的是有机化学的景象,迷失的是一个人的行为,迷信大约也是这样形成的。

圣经中有多处说上帝是万能的,万能的上帝创造了神秘的生命,在人类还未诞生之际,植物与动物就在伊甸园很有生机地成长着,这郁郁葱葱的世界繁华了我们这个地球,一定有一种很神秘的力量。

于是贝采利乌斯就认为:生命体内有一种神秘的非物质的东西存在,或曰精神,或曰灵魂,它们超越自然,附于体内,在遥控着一切有生机的物质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

这种隐于生物的细胞中起到特殊的支配作用的一种力量就被贝采利乌斯定义为:生命力(Vital force)。生物正是依靠这种“生命力”,进行那些在实验室内所不能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并把“有机化学”定义为:“是动植物的存在生命影响下所生成的物质的化学。”

这种“生命力”学说的诞生是符合历史发展逻辑的。

所以有机化学的早期研究,只是从动植物有机体中提取和分离有机化合物,而人为的制造有机物质则被定为“禁区”,如同制造永动机般的不可思议。

这个唯心的“生命力”论曾一度牢固地统治着有机化学界,使人们放弃了用人工合成有机物的想法,它严重阻碍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1828年,贝采利乌斯的学生维勒,在实验室中无意之中将无机物氰酸铵溶液蒸发,最后却得到了有机物尿素:

NH4CNO→(NH22CO

维勒的这一成果并没有立即得到同行们的承认,人们由惊讶到怀疑,由怀疑到行动,很多化学家重复了维勒的尿素合成实验,在证实了维勒打开无机物也可以制造有机物的界限缺口后,很多化学家像寻找新大陆般潮水地拥进来进行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设计,由无机物合成出一个又一个有机物。

事实敲响了“生命力”论的丧钟,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写道:“用无机的方法制造出过去一直只能在活的机体中产生的化合物,它就证明了化学定律对有机物和无机物同样适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散句拾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