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骚扰孩子

标签:
亲子育儿杂谈 |
分类: 给朋友的信 |
http://s16/mw690/001Oa1Xugy6ZsWuyQlF1f&690
不要在背后说孩子的坏话。
即使我们只是随口说说,好像无关痛痒,但是不好听的话,不论大小,
孩子如果辗转从他人口中听到父母对自己的批评,即使只是一句
「我看她在公婆面见的人缘不怎么好」,都会让孩子当下的心情「由晴天转阴天」。
我们不是爱孩子吗?为什么随口说出来的话却只是让孩子的心情不好呢?
「都已经这么穷了,为什么还要生第二个孩子?」许多读者妈妈心有戚戚焉地对我说,
「当初怀了老二后,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也罢,还常常骂我没事生这么多孩子干嘛?
心里实在很不是滋味。好像我做了什么天大的错事。」
我实在是弄不懂?父母的头壳是糨糊做的吗?
还是只要孩子一长大,我的头脑也会变成糨糊呢?
明明看着自己的宝贝,生活已经这么辛苦还是勇敢地怀了第二胎,
即使我心疼她的辛苦,不是更应该给与全力的支持吗?
「胎儿都已经怀了,肚子都已经大了,甚至有的都已经长到两三岁了」,
父母还说这些话,头脑不是糨糊是什么?
孩子要的不多,没有实质的支柱也没关系,为什么还净说些叫人丧气的话呢?
「工作能力差。」
「钱赚这么少。」
「小气。」
「懒惰。」
「不会教孩子。」
「不会做人。」
「你家好脏。」
「先生怎么照顾的?照顾到跟别人跑了。」什么?
孩子都已经失婚了,这样恶毒的话,父母都说的出口,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当孩子还小时,需要父母的教导;但是孩子都已经成年了,
为什么父母开口闭口还是用对三岁小孩子的态度,对着可能已经三四十岁的人说话呢?
中国人的孩子,到底是几岁才算成年呢?
如果你现在想的是:等孩子长大后,我一定不会批评孩子。
那就等于是告诉自己:你的想法很难实现。
因为如果父母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养成良好的沟通模式,
而是习惯随口批评孩子的话,这个模式将会延续一辈子;
或是等孩子长大后,父母还是恶行不改,但孩子只好练就一身「充耳不闻」的本领。
你以为「充耳不闻」的功夫很容易吗?
如果今天批评来自于别人,当作没听到可能不难(其实都不容易),
何况来源是自己的父母呢,鲜少有孩子可以完全不在意父母的批评。
哪一个孩子,不喜欢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意呢?
又有哪一个孩子,听到父母的批评,心里会是高兴的呢?
不管那个孩子是三岁、三十岁还是五十岁。
不要骚扰孩子。他原本的生活可能是很快乐的。
不要随口说孩子的坏话,不管是人前还是人后。
如果是人前,那真是父母最坏的德行,如果是人后呢?
别以为孩子没听到,因为它一定会传到人前。
随口批评,只会带给自己和别人更糟的人生,不会更好。
* * *
「弟弟的角蛙,死了。」爸爸下班一进门,妈妈马上与之报告每日家庭重大讯息。
「笼子里不能放什么外面乱七八糟的泥土啦。」爸爸一口咬定「角蛙死因」。
他是个温厚之人,对孩子说话平和,甚少提高八度音。
「这话不要跟他说。」妈妈马上提醒爸爸。
孩子养的的东西都已经死了,我们又不是法医,随乱猜测,不是更伤孩子的心吗?
所以爸爸没说。可是其实,这话妈妈白天已经说过了。
呜……我明明知道不能说,可等跟孩子讨论「角蛙之死」时,
却又忍不住提到泥土云云,弟弟只是默默地说了一句:
「你的意思?就是我害死的。对不对?」
妈妈错了,对不起。
妈妈以后会尽力,不要用这些无谓的话,来骚扰孩子的人生。
计划中的一本书《我要做个讨人喜欢的老奶奶》,试写第一篇
有没有发现其中的两层含意:一个是对现在的自己说的,一个是对将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