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广告狂人

标签:
广告实习情怀 |
分类: 解构狂 |
年前曾经有一个工作机会摆在我面前,可是我还没有给对方一个机会挽留,我就拒绝了。然而在这份实习开始之前,我以为我会就这样迈进广告圈,回到广州和大学的闺蜜一起在同一所城市生活。
GC在广州是一家很好的广告公司,我在里头呆了两周。在这两周里,我住在GC附近的一家青旅,每日步行二十分钟上下班。我不用挤早高峰的地铁,早餐可以吃到皮蛋粥煎蛋肠粉拉肠,还可以选择沿街买全家或7-eleven的叉烧包和豆浆。午餐最爱和Roy去吃有很多花甲的开心花甲粉,偶尔也会有同事呼吁一起到深巷去寻觅原味家常饭,聊聊诸如“如何蒸好一条鱼”这样的话题。晚餐的时候我总要到青旅附近吃一碗配沙茶酱的潮汕牛肉丸粿条,有时下班了会约闺蜜到北京路逛优衣库吃大头虾。看着空荡荡的大街和空荡荡的公交,有那么一刻我挺想留下。
每天上午,我都在9点前抵达办公室。这个时候我总是看到带我的小胡子总监的背影已屹立在我的前方工位上,而我左边倒映着是文绉绉副总清秀的脸庞。GC的办公室格局很奇特,总监和副总都没有自己的办公室,他们和所有人一样只有一个小小的工位。唯一的区别是我的工位在厕所边上。
在GC的大部分时间,我从早到晚都在找灵感。但像灵感这种东西是没有痕迹可言的,在别人看来,我就和发呆没什么区别。在实习第一天,我发呆的对象是一个儿童软糖产品——我需要为这款软糖命名。当时我满脑子想的都是“那些年我们吃过的软糖”以及“盛夏光年”以及“我的软糖时代”,不过在头脑风暴里,其他的成员则提出了我从来不会想到的名字:从维小宝到维密天使,再由小健健到健萌到长萌,各种天马行空。
我觉得idea是一个广告人的灵魂,我在GC的两周里每天都在绞尽脑汁想新的idea,我很害怕自己的idea有一天会被榨干。但很快我便发现了自己的另一个软肋:我连广告人必备的软文也不会写。阿Bin说,要把软文写得“看不出是软文”,阿Sam则告诉我你要学会写段子。于是在实习第七天我开始在各大网站上刷各种软文,然后试着编一则“广场舞大妈得风湿”的故事软文,那时我想起了贾樟柯的《山河故人》。
那一天,我想自己并不是一个好的段子手。
那一天,我对周遭的世界被这么多软文包裹着感到害怕。
记得面试的那天HR问我:“你为什么想做广告”。我回答:“因为现在的广告商业气息都太浓了,我想做有情怀的广告”。在实习的最后一天,带我的小胡子总监告诉我,他其实也是一个情怀表,他也喜欢北京的胡同和人文气息。事实是,他也和我一样要反复修改一篇便秘的软文。
当初我信誓旦旦来了GC,想当一个大陆版李欣频。但生活不是乔治·路易斯圣诞广告里的可爱企鹅,而是一只打着商标的玩偶。所幸的是,做广告的那群人也是有活力的、有温度的人呐!
我怀念的,是每个中午午休,那时7楼办公室的灯总会被贴心地关掉。Roy发呆发着就趴在桌上睡着了,阿Sam干脆把脚摊开,办公室唯一的亮光来自可爱的小胡子总监——他的电脑屏幕总是放着一部又一部的美剧。我则会静静地把电脑搬到会议室,拉开窗帘,看着满黑板的头脑风暴发呆,等待下一个灵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