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相
(2011-08-05 18:05:30)
标签:
记者小贩物业社会调查马路市场真相杂谈 |
分类: 解构狂 |
我又去报社实习了。明知道没有学分拿,明知道不会学到很多。但我还是来了。因为我想经历,我想听故事,我想知道我适合什么。
可是今天去市场踩点后心情异常沉重。因为我骗人了?还是因为我被骗了?
在ST,乱摆乱放的现象特别普遍,而且屡禁不止。当我们来到GX市场的时候,外面长长的帐篷已经占据了行人道。那“此处禁止停车的布条前”,也停了三四排车辆。
我们走到马路市场的尽头,看到了一个新建的室内市场。门口坐着个凶神恶煞胸牌倒挂的男人,我们大胆向他走去。那男人带着狐疑的表情看着我们,他只回答了我们一个问题,然后就说“我不知”、“我不清楚”了。是因为我们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在市场内,我们找到了物业管理处。在楼下时,阿璇建议我们扮成学生调查上去套话。这招果然行得通。
当我们在那空调房门口徘徊时,沙发椅上的几个男人高声呼喊我们。我们说是学生,来做社会调查的。一个大眼睛的年轻男人问道:“你们暑假还要做社会调查?”又问:“这么多个市场,为什么偏偏指定这里?”
询问中,我想我变得同情他了。他显得很通情达理:“那些小贩都是一些下岗工人,低保户,他们也是为了赚钱啊”,“城管也是下层市民,也是打工的,他们也是被迫的”,“我们都不收管理费的”。他又表达出自己的无奈:“一出什么事就找我们,就连马路乱停放也找我们,可马路是交警的啊”,“政府要创卫啊什么的,我们就得不得不跟着政策走。”顿了顿他又说,你可不要说这话是我说的。
他一边冲茶,一边又问:“你们是新闻系的吗?将来不是可以到报社实习?消息四通八达吧?”我喝着茶,差点呛到。他又接着说,“这个不会见报吧,每次一报道政府就说是我们管理不善,就要来查,就要整顿。”他称之为“恶性循环”。我咽下茶,看着他说:“不会,不会见报。”
从门口出来时,他说了一句:“有空常来坐”。JESUS…
喝了他两杯茶,我心里着实过意不去。那男人看样子不坏,可我却骗了他。走在路上我不自觉加快了步伐。我对YR说,等下他们发现那几个小妹居然是骗子,会不会围堵我们?
阿璇又建议我们在市场上向小贩套多点行情。她真行,借着拍鸟蛋的空儿,一边自言自语“好可爱啊”,一边问那位叼着烟的大叔:“伯啊,您这个摊位要收钱的吗?”大叔似乎一点没发觉我们的阴谋,只是心不在焉地四处观望,含糊地回答我们这个问题。“每天15块。”“谁来收啊?”“物业管理”。
然后阿璇又一边挑李子,一边和大婶搭话:“大婶,你这个摊位要收钱的吗?”这个大婶似乎比较精明,她问,你问这个干什么。我们说,只是问问。阿璇于是又认真挑李子,买了她一袋。大婶递过钱后,挺诚实地告诉我们,她这种用三轮车装的一天收25,小摊的一天15,像那种最大的是一个月650。帐篷还要多加500块。钱都是交给物业的。
几个月前在珠海听了一个讲座,名字叫“记者知道答案”,可是记者知道答案么?面对一些敏感话题,真相在哪里?没有真相。
首先,小人物怕记者,面对记者常常一问三不知。像那位物业管理人员,他怕挨批。我又想,那岂不是记者所能采访到的都是些头头?而头头说真话的又有多少?其次,各方说法不一,每个人都从自己角度出发看问题,究竟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我想我不能辨别。
结论就是,我并不适合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