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树声萧萧

(2011-06-21 13:58:00)
标签:

随笔

天涯

羽翼

柳色

酩酊

文化

杂谈

分类: 镜水楼台

                     树声萧萧      /瑭镜
树声萧萧


       山居的日子,深夜里一灯荧荧,与同学旧友闲谈,听窗外雨声树声,忽然想起了几句词,不禁吟咏起来:“昨夜西风吹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同学打趣:“不是因为咫尺天涯吧?”我说:“应该说是天涯如咫尺。”

     大家一笑而罢。跟着大家又谈到文学作品中的树。

     在杜甫与李白的友情描述之中,树,占着相当的地位。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云:“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又有诗云:“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今君在罗网,何以有羽翼。”其渴想之深,于此可见。

     杜诗之中,有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一种大苍凉的境界。但个人最喜欢的,是另外的两句:“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独好此句,倒不是由此伤韶光之易逝,相反的,是感到非及时奋发不可。

     宋仁宗庆历七年,当时任鄞县知府的王安石,由于仰慕天童山的山水风物,于是前去盘桓,并写下《天童山溪下》一诗:“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溪深树密无人处,惟有幽花渡水香。”

     此诗甚有特色。诗中“树”字与“溪”字有三次出现,但交错回环而不嫌其繁,妙趣横生;意境清逸而不冷隽,优美而不绚丽,很有一些世外禅韵,这大概是与山中的千年古刹与老苍密树不无关系。

     说到禅韵,韩愈有句云:“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何振岱亦有句云:“万篁争奋挺,丛枥皆耸拔。”篁者,竹也;枥者,栎树或柞树也。得以欣赏领略那千松万竹高翠耸天的清森美景,自属置身于一种高蹈出尘的禅境了。

     在文学作品中描述最多的树,恐怕非春天的杨柳莫属。大家熟悉的王昌龄名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怀念之中深有疚意。

     与春天的杨柳齐名的,就要数秋天的梧桐了。李后主词云:“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清照词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在秋风秋雨的季节,落叶簌簌的梧桐,往往就成了酿愁的材料。

     秋天的另一种得宠的入文树木是枫。虽说等到它在秋风中吹红了脸之后,已经是近于零落了,但却也构成一种别样的欢乐的象征。“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可见诗人是颇有自得之意的。而王渔洋的“等是日斜风定后,满江红树卖鲈鱼。”则更充满了水乡的生活气息。

     就个人的喜好来说,我爱枫,也爱秋。尤其喜爱“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秋天。

     近人写树,诗人何其芳在《燕泥集》里有这样的句子:“我们是到热带去,/在那里,你是常春藤,/而我是高大的菩提树。”

     鲁迅也有过关于树的名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名句出现在他的《秋夜》里。想来周先生对于他那北京旧居墙外的两株枣树是很有感情的,如果不是,他又怎么会在自己的日记中一再提及?

     树木在文学作品中的比重显然不及花卉,但却也始终游弋于文字之间,正是“孤云心事应难测,树声萧萧无尽头。”而我和我的同学与旧友们,也始终一往情深地酩酊在文字的海洋里。

    


树声萧萧

树声萧萧


                           
                                            《森林协奏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