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张开印说开去

(2009-12-19 23:53:12)
标签:

张开印

武术精神

泰拳

杂谈

分类: 随笔

          从张开印说开去

 

                                   张红亚

 

  姓名:张开印

  性别:男

  绰号:威风少侠

  籍贯:河南商丘

  民族:汉

  生日:1987年3月3日

  身高:1.81米

  级别:75公斤级

  毕业院校:河南少林塔沟武术学院

  代表队:河南省散打队

  2004大连青少年锦标赛75KG的冠军

  2005年十运会决赛第四名

  2007年伊朗总统杯80公斤级冠军

  2007年全国冠军赛75KG亚军

  2007年重庆世界散打王争霸赛75公斤级冠军

  2007“龙”中日散打对抗赛75公斤级冠军

  2007"伊朗总统杯"散打比赛80公斤级冠军

  2009十一运会散打预赛77.5公斤级亚军

  2000年在商丘学习套路

  2002年改学散打

  2004年3月被挑选到河南省队,由著名散打名将任彦兵和卢海安执教

  2005年全国第十届运动会散打比赛中,以勇猛的动作,击败了擅长拼斗而闻名的散打王“草原娇子”宝力高,成为当年的一匹黑马

  2007年首次代表中国队出征伊朗,参加"伊朗总统杯"散打比赛

  2009年代表河南队参加首届CKA中国武术散打超级联赛。

  2009年12月19日晚,中国武术对职业泰拳争霸赛上对阵泰方选手,并在第三回合直接KO泰方对手蓝桑坤,帮助中国队取得了争霸赛的胜利。

  以上是百度来的张开印资料,为什么要把他的这些信息整理到这里来呢?因为他是个英雄,是他让泰国舞拳弄棒的不自量力者惨败在中国功夫的实力之下,是他再一次有力验证了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的真理性,是他告诉泰国人什么是满瓶不响、半瓶子咣当的结果。

  先简介一下KO。KO是Knock Out的英文简称。意思是拳击或武术比赛中把对方击昏(或击倒)时,就叫做KO。

  腾讯体育讯北京时间12月19日晚上,中国散打选手迎战职业泰拳争霸赛在佛山岭南明珠体育馆开战。比赛是采用五人对五人,五局三胜制,每对选手的比赛同样也是五局三胜制的规则进行的,前三局,中国队基本上是以毫无悬念的2:1领先对手,第四局,中国的“威风少侠” 张开印秒杀泰国“拳灭风”蓝桑坤,实现完美KO,从而,中国队以3:1锁定胜局。

  随着最后一局边茂富以有效点数击败对手考克莱,整场比赛中国队以4:1的大比分大获全胜,终结了泰国人的又一次中国挑战之旅。

  从11月中下旬,有媒体报道称,代表泰拳实力的五大拳王——神目杀、鬼见膝、魔术锥、拳灭风、屠龙肘向中国功夫发起挑战。

  赛事之前,泰方不断放出豪语,声称“我们原本设想挑战中国的少林寺!”“如果中方应战,我们泰拳将以5∶0完胜中国功夫!”接受泰国当地媒体采访时“泰拳王”考克莱说:“如果放开攻击限制,我可以秒杀任何对手。”考克莱还曾经口出狂言称,少林在中国有悠久的武术传统,但是相比泰拳,不过是小菜一碟。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中方接受本次挑战,泰拳必将以五比零完胜中国功夫。

  当媒体询问考克莱为什么今年七月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功夫王比赛会失利时,“泰拳王”称,规则限制了他的实力。泰拳的最好武器是肘和膝。如果放开攻击方法的限制的话,他可以秒杀任何对手。而当记者问到他是否想与当今中国功夫第一高手、“散打王”柳海龙交手时考克莱说:“听说他已经退役了。作为一名职业拳手,我只和现役运动员过招,和退役的人较量是一种耻辱。”

  在谈到对中国武林的印象时考克莱称,他近期看过一个“所谓的中国武术职业联赛”,那个比赛简直是垃圾,惨不忍睹。但是他相信这可能是中国人放的烟雾弹。考克莱还自信满满地表示,如果“世界功夫王”边茂富接受挑战的话,他就可以用肘瞬杀对手。

  以上这些纯属我的啰嗦唠叨、婆婆妈妈、喋喋不休。我只想说,武术没有国界,大家切磋交流,以武会友为要义,这是中国功夫人自古以来坚守的业操;我还想说,武术是体育的一个门类,应该以强身健体,充其量用以防身和自卫为宗旨,如果拿武术来恣肆和炫耀,拿武术来狂妄和自大,拿武术来叫嚣和逞能,必不会有好的结果和下场,除了狼狈,不会有什么收获。

  揣着5:0乘兴而来,扛着1:4败兴而归。事实胜于雄辩,不服?回去继续修炼(当然也包括习武的精神操守和内质),欢迎再来切磋。

 

 

 

              2009、12、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