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孩子不喜欢涂色时该怎么办?

(2009-10-30 00:26:32)

    一副完整的美术作品离不开鲜艳的色彩,有了色彩的作品,画面会更显生动。但无论是班里,还是家中,总有的孩子不喜欢涂色。在我的小画家俱乐部中也有这样的孩子,那么,该怎样激发孩子对涂色的兴趣呢?我边思考边尝试,现将初步探索的几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1.了解情况 查找原因
    孩子遇到不喜欢做的事情,总是有原因的。因此,对待不喜欢涂色的孩子,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而是了解情况,查找原因,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喜欢。通过观察孩子、询问家长,我发现,大部分孩子是因为怕累、嫌麻烦而不喜欢涂色;也有一部分孩子是对色彩不感兴趣、不知道选用什么颜色,而不愿意涂色。
    2.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
    在了解了原因的前提下,我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会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
    方式一:以点、线带面,减轻涂色压力。
    点、线、面是绘画的基本元素,涂色是不同面的组成过程,对于初学画画的孩子来说,大面积的涂色会很累。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思路要灵活,如:大片的绿草地,可用深浅不同的绿色小短线(草宝宝)来代替;天空中的色彩,可通过颜色不同的螺旋圈来表现阳光的变化。通过这种绘画元素的变通,不仅可以节省孩子大面积涂色的精力和时间,同样也能使画面达到饱满完整的效果,更能激发孩子对色彩的兴趣。
    方式二:尊重选择,激发色彩表现。
    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存有很多的感受和幻想。在他们眼里,大树可以使红红的,因为树上面结满了苹果;小花可以黑黑的,因为那是在黑色的夜里……这些“奇异的画面”正是孩子通过色彩对生活的理解和表达。但很多时候,由于成人求实的思想,“颜色不对”“这样画不行”……,孩子们很多的愿望被制止,因此,有的孩子也就失去了对色彩的兴趣,不喜欢涂色,不愿意表现。其实美术活动就是引导孩子画出自己对生活中色彩的独特感受,这也是提高其美术表现力的重要途径。尊重孩子对色彩的选择,多聆听他们对色彩的独到见解,保护他们在用色方面的个性特征,会让他们爱上色彩,爱上绘画。
    方式三:联系生活,丰富色彩意识。
    各年龄段孩子的色彩感知特征不尽相同。小班孩子能认识红、黄、蓝等基本颜色,但不能区别色度,不能把颜色和颜色名称一一对应;中班幼儿能认识紫、黑、橙等更多的颜色,逐渐能区别颜色的明度和纯度,但会偏爱某种色系;大班孩子颜色辨别能力较强,具备了比较丰富的运用色彩表现的能力,对混合色产生兴趣,比较喜欢鲜艳的对性强的颜色。我们常说,美术活动的真实性就是素材来源于生活。因此,将孩子的绘画经验与生活体验相联系,更能有效的丰富其色彩意识。如:漂亮的衣服、节日的彩球、水果味糖果等,都能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色彩认知经验。
    方式四:同伴激励,增强成功体验。
    活动中,虽然教师的鼓励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但同伴间的激励,更能使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在中班美术绘画《棒棒糖花》活动中,要求孩子们用不同颜色表现出棒棒糖花的鲜艳和甜美。而轩轩特别不喜欢涂颜色,他对色彩的认知也比较单一。坐在傍边的芊芊不仅能选用丰富的色彩,还能涂得紧密均匀。看到这种情况,我对所有的小朋友说:“请你画一朵漂亮而甜甜的棒棒糖花送你傍边的小伙伴。”听了这话,轩轩和芊芊相互看看对方的作品,芊芊说:“你把你的棒棒糖花涂得再漂亮些吧,这样我们就能交换着‘吃’了!”轩轩听了,显得很兴奋,一连选了很多不同的颜色,更加认真地涂起了颜色。等两个小伙伴交换作品后,我问芊芊:“你喜欢轩轩的棒棒糖花吗?”芊芊很认真地回答:“我喜欢这朵红色的,他用了很多颜色,很漂亮!”轩轩听了,眼睛笑得弯弯的,从那以后,只要小伙伴夸轩轩画得有进步,他都露出开心的笑容,更重要的是,轩轩越来越喜欢涂色了。
    无论是训练还是引导孩子的涂色活动,过于地勉强和被动地强加,都会使孩子丧失积极性。只有以孩子的发展现状为本,遵循他们的兴趣喜好,才能用我们的耐心和才智来开启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逐步形成幼儿自己的用色风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