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迅喆AI
陈迅喆AI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522
  • 关注人气:2,3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过一本绘本联想到粉丝与爱豆、网络暴力和过度治疗?这个孩子的阅读力,服气!

(2020-07-23 14:04:22)
陈可馨 四年级 上海  /

加入拙原时间:2年

参与拙原课程

问渠读书会

拙原春季·思辨训练营

国际大奖小说阅读课

一生一刻一书·第四季


再品《糟糕,身上长条纹了!》

《糟糕,身上长条纹了!》这本绘本我幼儿园的时候就读过,现在再读,感受大大不同,尤其是在大猫老师和我们一起碰撞的读书会之后,我的脑袋瓜里感觉一下子蹦出了许多许多的新想法。


尊重隐私,尊重差异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幅画是——好多好多记者围在卡米拉家周围的那一幅图

 

画面上有表情极为夸张的记者,有借此机会推销自己彩虹纹身的商人,还有许许多多凑热闹、蹭热度的人。再看那三个想要撬开卡米拉家房门的记者,他们手拿专业摄像机蹲在卡米拉的门前,好像要把卡米拉的门看透似的,目的只是想通过这样的热点话题实时播报,用别人的隐私与伤痛来赚钱。这三个记者让我非常反感。家是卡米拉的个人空间,怎能随意偷窥呢?就算是想要获取一些小道消息,可这样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博得大家的关注?赚取钱财?

这个画面折射出当下娱乐圈的一些怪象——因为想报道“不可思议的变色龙小孩的奇怪案例”,于是“一大群人很快在他们家前院的草坪上扎营”。这样的跟风狗仔,一如当下社会。

许多粉丝总想去偷看明星的私生活,完全不给偶像留一点余地。可请去想一想,这么做对“爱豆”真的好吗?“爱豆”的内心会是怎样的呢?谁不想有一个自己的空间,可以自如呼吸呢?

明星的光鲜背后付出了很多难以言说的艰辛,为何不能让他们在自己的空间里,舒适地做一会儿自己呢?


别总爱给别人“贴标签”


再来聊一聊另外一幅画面给我的思考。

电视机上正是那个面部表情极为夸张的记者,她正在播报着卡米拉的新闻。卡米拉盯着那个电视机,她知道别人正在播报关于她的新闻,但却无力反抗,只能任由他人在那里说三道四,议论纷纷。这种无助感就像鱼骨头卡住了喉咙,想说却说不出话来。或许那电视机里每说一个词,她的身上就会长出奇形怪状的东西,就像被人贴上了标签似的。

这让我想到了“网络暴力”。许多“键盘侠”不了解实情,却把别人的话题当成饭后谈资,在别人的伤口撒上白花花的盐。现在的网络多发达,哪个明星做的一件小事,可能没过10分钟,整个网络便传开了。如果是好的事情,那么这个明星会被贴上好的标签;如果是不好的事,那这个人又会被贴上坏的标签,网络就会用“某某明星人设崩塌”这样的句子来“狂欢”。

网络就像是一个专门贴标签的机器,有些不明真相的网友也很容易被带偏,轻易相信这些标签。也许今天本来不是那样的,传到这个人的耳朵里事情变味了,传到那个人的嘴里,又大大扭曲了,这样传来传去,事情失去了原来的面目,可是却越传越真,当事人身上就被贴满了各式各样的标签,一如卡米拉般痛苦。

可是,现在的法律还有空缺,“网络暴力”的代价很低,因此,很多人才肆无忌惮去发表一些伤害他人的言语。希望后面法律越来越健全吧!毕竟今天你成为了“键盘侠”,明天你也有可能成为别人键盘下攻击的“那个人”。

 

彼此宽容一点,该多美好!

少一点过度治疗,多一点顺其自然


同样是这幅画,我还感受到了“过度治疗”的坏处。

书中提及——各种疗法的介入目的是想让卡米拉变得正常,和其他人一样。

可是这么多疗法有效吗?答案是否定的!治疗越是多,卡米拉的“病态”越严重。“最后,你根本认不出她了。她的身上发芽、长出浆果、水晶和羽毛,还长出一条毛茸茸的长尾巴。可是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有效。”

 

这就是一种“过度治疗”,最后和“正常”反而渐行渐远,越加不正常了。这不就是欲速则不达最好的案例吗?


经过一番痛苦的波折,当我看到上面这幅画时,心情特别舒畅。卡米拉其实一点也没有什么不正常,只是特别喜欢吃青豆而已。当她和老婆婆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其实我特别喜欢吃青豆后,反而轻松了,身上的条纹也没有了。这才是真正的自己。顺其自然,顺从内心,也许才是最好的“治疗”方式。

 

谢谢大猫老师,我还想上下一次的读书会!



可馨的创作谈


《糟糕,身上长条纹了!》其实我是读过的,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在绘本架上看到了这本书,一下子就被与众不同的封面吸引住了。画面上,一个外表可爱的女孩却因为身上的五彩条纹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她的嘴里含着温度计,无助的眼神令人怜爱。

那一次我觉得这本书很神奇、很有趣,但没有往深层次去思考诸多问题,比如卡米拉得这个病的原因是什么?后来又是怎样恢复的呢?给她带来困扰的只是青豆本身吗?还有没有其他影响的因素?……

可这些问题都在读书会时不断地冒出来。

小时候的初次阅读,我就对书中那三个想要撬开卡米拉房门的记者很反感了,但那个时候,我了解的东西还不多,无法分析得更加深入。随着我看的书增加,还有平时对新闻的关注,我了解到社会中有很多像这样的例子。所以,就联系了当下社会热点,比如“键盘侠”、“网络暴力”、“贴标签”、“过度治疗”等有感而发。

本书的作者很用心,每一幅画都有很多很多的小细节,值得我们去细细地品味和钻研,若是遗漏可能就理解不了书中更深一层的含义了。

 

谢谢大猫老师带我们在课中一起研究,一起讨论书中的图画,结合文字谈一谈自己的想法。课堂上我和小伙伴们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课后融入了更多的思考,完善了课上一些想法。我觉得这样带着问题来阅读绘本的研究式学习很带劲,和一群小伙伴们一起头脑风暴,反复阅读和咀嚼的过程是非常好的,能把一本书读得很透彻。每个人对同一本绘本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所以我喜欢问渠读书会,喜欢在这里畅所欲言,喜欢听到别人不一样的声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