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诚意”做设计
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新村则人专访
本博主人Ting子
![[转载]新村则人 [转载]新村则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新村则人
生于小渔村的新村则人先生有着渔民后代特有的敦厚的面孔:圆圆的脸,善意的眼神,略带羞涩的笑容。但这张普通的面孔下却潜藏着巨大的创造力——他是日本中青年平面设计师队伍的领军人物,是JAGDA及纽约ADC协会的会员之一。但在这些光环背后,却是幽默与谦虚,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20岁那年还不知道设计是什么,做出来的东西很差劲。当然,我现在做出来的东西依然很差劲。”
日前,他作为平面设计在中国07展的评委出现在深圳,并在关山月美术馆举行了“四方沙龙”讲座。记者趁此机会对他进行了专访。无论是他的为人还是他对于设计的拳拳之心,都让人感觉到两个字:“诚意”。
“要让不懂设计的人明白你的作品”
新村则人1960年出生在日本一个只有2000人的小渔村,40多年前没人想到这个小地方居然会诞生一位设计大师。新村则人说,之所以有人称其作品为“生活中的设计”,跟家乡带给他的滋养密不可分。在他的代表作中,包括山口县渔业共同协会的环保海报、家乡新村水产公司的海报等,无不采用生活中俯首可得的素材作为设计主体,海洋、树木、鱼类成为他屡试不爽的绝招,并让他的作品蒙上一层祥和、美好的浪漫色彩。
![[转载]新村则人 [转载]新村则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就是新村最喜欢的作品
“其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灵感。”他介绍,30岁那年他设计了一张以“保护森林、保护鱼类”为主题的海报,空旷的背景上放着一片叶子,叶子末端伸出了一个鱼的尾巴,乍看去两者便形成了一尾鱼的形状,将森林和鱼类的关系巧妙地表达出来。“这是我至今为止最满意的作品,从这张作品开始,我开始认识到要利用身边的东西作出设计,因为熟悉,所以人们更加容易理解你要表达的理念,这样才能达到宣传的效果。”
他认为,有些年轻的设计师会苦于没有灵感,其实只要平时注意从身边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行了,只要你对其产生热爱,在设计中就会很容易找到契合点,并设计出只属于自己的东西。属于自己的好的创意,往往能填补技法水平不高的劣势。
让人想不到的是,新村则人的每一件作品都会先让自己的父母过目,那是因为双亲是纯粹的渔民,对设计一窍不通,“若他们都能理解我作品的含义,那么我相信不分职业,不同种族的人都可以理解。我一贯坚持的宗旨是:只要孩子能理解,那就一定能在社会上流通。”
因此也造就了新村则人的作品风格:简洁明了,贴近生活。
“真实感比技术要宝贵得多”
![[转载]新村则人 [转载]新村则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这张海报中,新村则人用了几张印有文字的宣纸重叠在一起,再刷上一层水,
因此画面上透视出各个图层的图像,形成不同色层的视觉感观。
这些都是通过手工制作而成的。
在交谈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新村则人有种近于疯狂的“手工”癖好,他将其称为“真实感”。在他为日本杂志《野性时代》设计的海报中,便出现了许多“惊世之举”:他花了十个小时,将算盘珠子拼成字做出了一张海报;他用一万张便笺纸,花了15个小时贴出不同的文字和图像;他还尝试用气球拼接、用刺绣方法贴在海报上……当他汗流浃背地做完这些工作时,再拿来相机拍下,便将立体的东西变成了一张平面海报。为何在如今电脑普及的情况下却依然沿用这种苦行僧式的方式?他说:“现在大家都用电脑,但我始终认为,真实的东西给人的感染力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只要可能,我都会使用真实的手段,虽然辛苦,但这样出来的作品层次会更高。”他坦言,设计是自己的唯一爱好,在设计的过程中,有时候也会感觉到一种宇宙的孤独感,但用一句俗套的话来说,便是“痛并快乐着”。
![[转载]新村则人 [转载]新村则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你能相信吗?在这张关于全球温度升高的环保海报中,所有的水和字都是真实的
——在他的工作室里面,设置一个巨大的玻璃水缸,
然后将打印出来的文字一个个剪下来,让它们漂在水中……
有趣的是,现在用电脑技术可以做到以假乱真,而新村的手工却精致到“以真乱假”。在他为家乡新村水产公司设计的系列海报中,有一些是以海产为背景、以水中漂浮的水珠组成文字作为前景,形成一种童话般的梦幻效果。水珠不可能在空中凝固,于是不少人断定这是他使用电脑炮制出来的。没想到他居然泰然自若地说:“我使用了三块玻璃,分别在上面用水珠写上字,然后将三者重叠起来,再将海产置于最下层。拍照的时候聚焦在第二块玻璃上,出来的效果便很有层次了。”所有挑“刺”的人听到之后都瞠目结舌。看来不止电脑才能模糊真假的边界,只要具有诚意,人也可以跨越虚实的局限!
![[转载]新村则人 [转载]新村则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些水珠都是真的
![[转载]新村则人 [转载]新村则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当然,这个网也是真的啦
(后面的就是擦鞋的话了,是为了适应本报定位而画的蛇添的足,已上报纸,我就不再重复了。本文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后记:
满腹牢骚。周六8个采访,包括两个知名设计师的专访,晚上9点赶回报社,被领导告知已与兄弟报纸约好周一见报。因为周日要回乡下看老人,于是早上6点爬起来码字,到了9点将两篇合计3700字的稿子传到编辑处。今天早上兴高采烈地上网看报纸,本以为专访会有个漂漂亮亮地亮相,谁知两篇稿子居然被缩到一个角落,一共只用了1000字。当然,用的都是“干货”,而且都是擦鞋的观点。
一个早上都感觉不爽,心想,如果不打算发大,就不该让我专访,干脆让我写消息就好了。
后来才知道,是该兄弟报已在周日见报了。
心里火气消了一些,但还是有点不甘,感觉自己的劳动不被尊重(虽然这是家常便饭)。不能发在报纸上,那就发在自己的博客上,孤芳自赏吧。
另外一篇是访香港著名设计师李永铨的,因为访的时间太匆忙,写出来的东西也流于形式,所以就不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