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袁建玉老师:绘本图画之问与答| 拙原教师培训第三次作业

(2015-06-12 20:32:06)
标签:

绘本

育儿

图画

分类: 杂七杂八


拙原教师培训

第三讲作业要求

 任选三幅绘本图画或名画,设计适宜孩子思考和讨论的问题,让孩子感受到好图好在哪,请随作业同时附上答案。


江西 袁建玉老师


https://mmbiz.qlogo.cn/mmbiz/Ych5hUC5Tls9yrem1uVaHoDick7fcqnS8eePNIbd5qEC8gLI4fbcAl6xkDFMoGMIgxWHibLEPic2FtB4422GYuE0A/0?wx_fmt=jpeg拙原教师培训第三次作业" TITLE="袁建玉老师:绘本图画之问与答| 拙原教师培训第三次作业" />

如果有一天,我们人类没有了水、空气、树木、植物和动物,我们手中只剩下钱和金子,钱和金子又不能换来吃的和空气,那会怎么样呢?除非这一天,还有一个小孩,口袋里装满了生命的种子。

1第一幅

如果我们喝干了最后一条小河里的最后一滴水。

https://mmbiz.qlogo.cn/mmbiz/Ych5hUC5Tls9yrem1uVaHoDick7fcqnS8l4SPhzD4ib8BOrJPhxkVmXIEXsUrAlmNEFXyhUXHo0uZM8vjAW97ejg/0?wx_fmt=jpeg拙原教师培训第三次作业" TITLE="袁建玉老师:绘本图画之问与答| 拙原教师培训第三次作业" />

看到图文并茂的这个跨页,给人的第一直觉就是节约水的环保广告。虽然这个绘本的主题本身要表现的就是环保,可环保的概念实在有点宽泛。例如:工业电气至使全球变暖;过度捕鱼至使海洋资源耗损,海底生态失衡;水资源的浪费和工业污染水源危及后代;森林的过度砍伐砍掉了小鸟的家也砍掉了地球妈妈呼吸的肺;空气的污染剥夺了我们呼吸的权利等等。。。。说到环保,我们可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延伸到这个主题的思考,但如何讲才能达到吸引孩子自主思考的目的,个人认为还是需要从具体的事例、与孩子息息相关的事例入手更容易(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这个页面描述的是是提倡节约用水的图文。除了文字让人心头一紧之外,图上的很多元素都在隐喻水的重要性,以及缺水后的生物状态。

 

因此,对这幅图我设计的问题是有四个。

1、为什么画中人的衣袖和牙刷,包括猫咪都是用纸拼贴出来的效果?

2、图中的最后一滴水够刷牙吗?毛巾左侧的小孩子伸手想做什么呢?

3、近处的树只有较粗的主干,为何远处的树竟能看清细小的树枝?而且远处树的形状为何是边缘如此整齐?

4、窗外的月亮有什么玄机吗?

 

(自问自答):

1、为什么画中人的衣袖和牙刷,包括猫咪都是用手撕纸拼贴出来的效果?

  从拼贴纸边缘的不整齐来看,是否可以把这些拼贴纸看为被人遗弃的废纸又被人重新利用了呢?在利用过程不是用剪刀修剪而是用手撕效果的目的在哪?

“垃圾只是被放错地方的宝物。”改变了的东西或事物是无法再回到原来的,不要等到所有事物都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再去思考我们曾经的对错,不要等什么都撕烂了我们才想到它还是原来的样子更有价值。

2、图中的最后一滴水够刷牙吗?毛巾左侧的小孩子伸手想做什么呢?

  当水龙头里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我们连自己的需求都满足不了,当孩子伸过手来的时候,我们该给他什么?看着孩子渴望的眼神,如果我们连生命的源泉——水都给不了我们的孩子,那这个世界还会有笑声、还会有未来吗?画中小孩伸出的小手是多么地稚嫩,可以想象它的想法是多么地单纯:我只是想要一杯水刷牙。。。。

3、近处的树只有较粗的主干,为何远处的树竟能看清细小的树枝?而且远处树的形状为何是边缘如此整齐?

   当我们用光了最后一滴水,我们将只剩下眼泪。远处的树枝仿佛被框在两个小圆形的放大镜前一样清晰可见,皓月当空的夜晚,何来放大镜能看清如此遥远的树枝呢?那不是猫咪的眼泪是什么?

4、窗外的月亮有什么玄机吗?

月亮出现在晚上,室内的亮是灯光,室外的天空没有一颗星星,仅有一弯镰刀月的光芒,如何能将大地照射得如此洁白光亮呢?看着远方的树全是光秃秃的树干并没有叶子,莫非这是个冬季?窗台上原本代表春天和希望的花儿也已经枯萎了,歪着头的猫咪无力地看着这个苍白的世界、这个寒冷的冬天。。。。。

 

后记:几个孩子看了这幅图后,向我提了一个我不曾想到的问题:

猫和几盆花挤在那么小一窗台上,那只猫会不会动一下就把花打翻了呢?

后来讨论中大家判断:猫咪自己都无精打采了,哪还有力气打翻花盆啊!

另一判断是:也许有人教了猫咪要爱护花吧,本来猫咪走路就是很轻的呀?

也许,这也是画家为了提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表现吧。而且关于这只猫,大家还说到:为什么这里是只猫而不是一只狗或其它什么动物呢?

孩子说:窗外的月亮告诉我们现在是晚上,狗狗或其它动物已经睡觉了,只有猫咪是晚上不睡觉的呢!

 

3第二幅

 

如果我们卖掉了最后几口新鲜空气

https://mmbiz.qlogo.cn/mmbiz/Ych5hUC5Tls9yrem1uVaHoDick7fcqnS8bXexDvGQicPgHuJ9ic4CBrGlKvEwWM48LIdnvkVO6S61WltDy2A9iagRg/0?wx_fmt=jpeg拙原教师培训第三次作业" TITLE="袁建玉老师:绘本图画之问与答| 拙原教师培训第三次作业" />

我带五岁孩子看到这个图的时候,孩子问我说:这些人好奇怪哟,他们都怎么了?然后我反问他说:你觉得他们哪里奇怪了?

孩子答:他们怎么都把手捂在嘴巴鼻子上呢?还有他们的头都伸到车窗外面来了,这样不是好危险吗?其中有辆车子还是动物在开车,这些车的形状又这样你不觉得这些都好奇怪吗?

面对孩子的提问,我没有直接回答这么多为什么,我想,如果没有引起孩子的自主思考,就算我一一作答,孩子还是不会明白画家为何会画出如此无厘头的画的。

透过孩子的眼睛引导阅读并思考,我会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你看到了什么?

2、图中右下角的蒙娜丽莎画像有什么用呢?为何要在她后排车窗画两只手?

3、为什么草原动物会开车挤入车流?

4、背景的颜色有什么用吗?能不能换个颜色?

 

(自问自答)

    1、看到了什么?人们为何会捂着鼻子?

我们透过图中捂着鼻子和嘴的人可以看出这里刚刚肯定被某种不明气体将空气污染了,到底是什么把空气污染了呢?大家都从车窗探出了头想一探究竟,可大家看到的全是从车里相互探出的头和统一的手捂鼻手势。大家的表情已经说明大家对这一气体的排斥和这种气体对大家的影响有多大了。这一气体从何而来呢?图中唯一的一条汽车排气馆后那一团黑,似乎给出了答案。

2、图中右下角的蒙娜丽莎画像有什么用呢?为何要在她后排车窗画两只手?

无论你是国家总统还是百姓、男人还是女人、大人还是孩子,他们都坐在车上,也都无一幸免地饱受污气的残害,哪怕是微笑走遍世界的蒙娜丽莎也不再微笑了。。。可是,尽管这样,还是没有人走下车来。。。。。。

后排坐伸出的手,是画家画出的求救信号吗?大家都快窒息了,却仍然宁可坐在车上呼救也不愿意下车来自救。特别是图左上角的那位男士,也许他是自认为很高贵或很贵重身躯的人吧,面对污浊的空气不仅不自救,连捂鼻都是下属代劳。面对如此“重要”的人,我们怎么忍心叫他下车自己走路呢?

3、草原动物凑什么热闹,为什么也会开车挤入车流?

     如果说海豚的微笑是人类对她们最大的误解,那这里草原动物在开车也可以说是动物对人类最大的讽刺。没有哪只动物不喜欢家乡不喜欢自由却喜欢坐在车里捂鼻子的。它们之所以也会挤入车流,那是因为他们的家园已经被这片车流带走了;它们之所以放弃自由,那是因为脚下没有了它们的路,它们却仍然向往远方还有新的家园。。。。。

    4、背景的颜色有什么用吗?能不能换个颜色?比如白色或其它颜色?

    背景中土黄、灰黑、墨绿等颜色夹杂在一起一片深沉,即是马路的颜色也是钢铁铜锈的颜色,透着人类高科技的发展给大家带来的以损耗资源为代价的铜臭买卖。如果换成了白色或其它颜色,又怎能体现呼吸与金钱的关系,大家又怎能想到我们捂鼻是否和地上的铜臭味有关呢?

    步行也是环保吗?这幅图里用无声的汽车和表情给了孩子一个重重的思考。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前几天唐文君老师分享《蜡笔小黑和神奇朋友》时提供的另一本绘本《不是我的错》

https://mmbiz.qlogo.cn/mmbiz/Ych5hUC5Tls9yrem1uVaHoDick7fcqnS8uvul57eibD5eMIwmJibX5PVNbHwEx4V4ibBq3JXslOxPO4L2DJIlIgAmw/0?wx_fmt=jpeg拙原教师培训第三次作业" TITLE="袁建玉老师:绘本图画之问与答| 拙原教师培训第三次作业" />

      真的是这样吗? 明明大家都参与了,而我们每个人都说不是我的错,真的不是我的错吗? 真的和我没关系吗? 我们真的能麻木的站一在一边,说:《不是我的错,和我没关系吗?》

   

      地球妈妈,我们共同的妈妈!

      当我们都像《爱心树》里的小男孩一样,对地球只会索取而不会呵护时,我们能看到男孩坐在那个老树墩上的缩影就是我们和地球妈妈的未来吗?我们与地球相互孤独并无力地陪伴着彼此,这就是我们肆意耗损资源的最终目的吗?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