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心是最强大的实力——看刘俐俐和张绍刚
(2012-01-15 10:46:09)
标签:
杂谈 |
看了《非你莫属》刘俐俐和张绍刚的视频,借用张绍刚的话——“我感觉身上一阵阵发冷。”
从“中国人”这个问题开始,张绍刚就表现出了极为强烈的攻击性。
“我不说中国,我从来都说‘我们这儿’!”
刘俐俐如果火气更大一些,大可以回敬一句:“您在多年的主持生涯中,每一次在提及‘中国’时,都说‘我们这儿’么?”
很显然,不可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极简单的道理,可张主持不仅做不到,还振振有词地指责刘俐俐。请问是谁给了他这样的自信?张绍刚的主持一直以来都透着轻慢和居高临下,一副“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的派头。他屡屡被刘俐俐噎住,本该唤起他对自身职业素质的反思。可是,大概外在已经堆了太厚的油脂。一丁点的反思只能引起刮骨疗毒般的痛楚。
所以,张绍刚做的就是号召、凝聚起一群boss,不断的把“凶狠”“恨意”“狂浪”“很假”等恶性词汇投掷到24岁女孩的身上,这群boss对刘俐俐的攻击,看得令人齿冷。
尽管“21世纪最值钱的就是人才”已经成为共识,可是,这群boss仍然认为自己是职位的施舍者。这种心态不奇怪,因为当下找一份工作确实很难,每次招聘会“人肉罐头”的照片都看得心惊肉跳。但是,年轻人为了生存低三下四,这是国家的责任和悲剧。应当是所有人为之忧心的命运。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掌握了优势和资源的boss,他们最应当做的,是分担、缓解这种局面。而作为面向媒体,输出价值观的名流,他们更该体现出这种社会责任感。
但是,我们所看见的,只有端坐悲剧之上的怡然自得,只有以国家之不力扼住年轻人的咽喉的狰狞,只有面对一点个性就如临大敌的狭隘。这些boss们每一个都光鲜尊贵,光环无数,可是撕开其厚重的皮囊,无非也就是奴隶主这一个标签。
张绍刚在送走刘俐俐之后,为了更好地表达他对刘俐俐的不满,张提到了之前的一位求职者王贝贝,他说了这样的话:“王贝贝虽然条件很普通,院校也一般,但是大家都为她留着灯。为什么!就因为她特别的——朴实。”
从这点上,我相当欣赏张绍刚的“敢说”,他是如此的傲慢,傲慢到不愿意掩饰他的愚蠢。
世界上不是只有“朴实”一种形容词。柴静写过:枪打出头鸟没错。但不是所有的鸟生来都是为了躲枪子的。
刘俐俐身上所体现的热情、真挚、幽默、勇敢以及对自我的捍卫,是西方文化的闪光,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不可多得,而且极其容易被摧毁的品质。台上的一众之所以感觉到不舒服,是因为他们早就习惯了被摘除了尊严的求职者,他们习惯、享受着年轻人的谦卑和顺从,闪光的摄影棚上演的不过是一场SM+群P的狂欢,有实力的求职者尚可以招架一二;而实力欠缺的,就只能以逆来顺受博得奴隶主的欢颜。
最近看了一本《小学危机管理实务》的书,除了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孩子面对的最大危机,就是来自暴力机关“学校”的精神伤害,教师凌驾在孩子头上,迫使孩子唯唯诺诺,变成小奴才。
该到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有一个温和、善良、勇敢的社会环境,可以让我们大胆地告诉孩子:
亲爱的孩子,能力有千种万种。但是,不管何时,请你一定要记得,自尊心是你最大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