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朝最大蛀虫和珅给贪官哪些警示

(2015-10-12 06:50:37)
标签:

历史

史话

草根讲堂

赤道蚂蚁


     
     
     
     
     
     
     
     
 清朝最大蛀虫和珅给贪官哪些警示


  


  众所周知,清朝的和珅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贪官。这个被清政府揭发出来并处死的腐败分子,也曾经作为当时的“反腐败先锋”,亲自督办过许多腐败案件,多次受到了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然而,也就是这样一个朝廷的反腐能臣,却走上了一条“贼喊做贼”之路,最终一步步沦为了清朝最大的蛀虫。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贪官从一开始就大贪特贪的,再“大”的贪官,似乎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然后才步步高升,继而再越来越贪、越贪越大的。直到最终落马,这些贪官们由“人上人”变成“阶下囚”,他们的问题才逐一呈现在世人面前,回望他们的“贪途”,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探讨和深思。


  


  和珅的经历可谓是极具戏剧色彩,他同样也是以一个意气风发的有志青年出道的。遗憾的是,随着进入官场的时间越来越长,“老油条”的称谓很快就落到了他的头上,尤其是当他查办了几个重要贪污受贿大案之后,他的人生轨迹也就此发生了重大变化。


  


  作为满洲正红旗出生的和珅,19岁便成为皇宫侍卫,而后只用了7年的时间,就一跃成为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可谓是一路坦途平步青云。


  


  大家都知道,和珅这个人为人机敏,善于言辞,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遇事机牙肆应,尤善揣人主喜怒”。和珅还巧于应付各种情况,无论督办任何事情,都能抓住要领,尤其善于于揣摩皇上的心理、意图,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能臣很快就成了乾隆皇帝身边的“内才”,乾隆爷很是欣赏和器重。


  


  我们不妨仔细八一八和珅的发及历程,乾隆四十年(1775),和珅25岁,他的职位是御前侍卫兼副都统,这是一个有机会零距离接触乾隆皇帝的职位,和珅在皇上面前一展其特长,自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年,和珅便很轻松的被提拔为“六部之首”的户部的侍郎,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和珅的升迁之速算得上是“骎骎向用”,不禁令人唏嘘。到了乾隆四十八年(1783),这一年和珅33岁,他已经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再三年后,又被委任为文华殿大学士。以清朝人们的习惯称谓,大学士也就是“相国”,于是,和珅又被尊称为“和相”,也就是说,这个位置上的和珅,分明也就相当于明朝以前的宰相。


  


  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乾隆皇帝派任和珅亲自督办云南总督李侍尧违法之事。李侍尧劣迹斑斑,皇帝都有耳闻,但海宁仍为李侍尧掩护。海宁被认为对皇上不忠诚,被交军机处严讯。到此时,海宁不得不说出实情,供出了李侍尧在总督任内,借办贡品和修房屋之名勒索下属的罪行。乾隆立即派和珅、喀凝阿(一作喀宁阿)乘驿站的快马赶往云南查办李侍尧,并查封了李侍尧在京城的房屋家产。


  


  这一年的三月,和珅、喀凝阿到云南。和珅选择李侍尧的“家人”张永受作为李侍尧案的突破口,刑讯张永受,他终于开口说话,交代了李侍尧以下罪状:借办贡品和派人回京城修房屋之名,向下属勒索银两;将珍珠卖给下属,收取银两后,又索回珍珠等等,勒索下属银两共计3万余两。李侍尧被革职拿问,由和珅将其解京审讯。主动或被迫送银子给李侍尧的下属们一并革职,审问定罪后,均被送新疆伊犁充当苦役。李侍尧在云南的住所被查抄,计金银、珠宝、洋货、名画共901项,也由和珅押解进京。


  


  和珅也因成功办理了这个案件,更是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和宠信。在回京的路上,和珅就被提拔为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和珅完成使命,向皇上汇报情况,涉及云南食盐管理、钱币制度、边境事务,说得头头是道,符合皇上旨意。乾隆帝当场表态,授予和珅御前大臣,兼都统,赐婚其子丰绅殷德为和孝公主额驸,等结婚年龄一到,即举行婚礼。


  


  和珅查办李侍尧案,可谓是是名利双收,成绩斐然,可喜可贺。


  


  然而,功成名就之后的和珅,不禁也得意起来,一步步开始结党营私,并利用权势大肆敛财,渐渐贪污腐化起来。


  


  到了乾隆四十七年(1782),和珅又受命查办了国泰的案子,这一次他一变两年前查李侍尧案那种坚决的态度,更令人瞠目的是,他到了官库,抽查了几十锭银子,一不看银子的成色,二不称银锭的分量,草草抽查几十个银锭,就起身返回下榻的行馆。个钟原因可谓是显而易见,这分明是走过场,分明是应付朝廷,应付舆论,保国泰过关。


  


  好在这个时候,还有左都御史刘墉出现,刘墉坚持原则,御史钱沣更是下决心排除干扰,追查到底,他要求封库,和珅不得不同意。第二天再把库银仔细查一遍,发现银子成色与官银不同,都是从商人那里借来充抵的。国泰等人的罪行得以查实。国泰、于易简被判斩立决,乾隆帝下令改为斩监候,关进刑部大狱。新任山东巡抚明兴递上奏疏,说排查山东各州县仓库,总共短少银子200多万两,皆国泰、于易简在任时所造成。乾隆帝命国泰、于易简二人在狱中自杀。


  


  此时的和珅之所以要庇护国泰,之所以要冒着很大的风险,在两个坚持原则的官员面前庇护国泰,就是因为国泰是他的党羽。他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和珅和国泰这件事对他来说确实是一个打击,但他却却没悬崖勒马,不仅我行我素,反而变本加厉,仰仗位高权重之势,善于揣摩乾隆帝旨意之便,利用皇帝的喜怒达到陷害好人或包庇奸人的目的。凡是不投靠他的,他就挑拨离间,设法使皇帝对之印象变坏,加以陷害;凡向他行贿的,即使冒犯了皇帝,他也为其斡旋,或者故意拖延,不加处理,等候皇帝消气。因而,不少官员纷纷把和珅当靠山,将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拿来孝敬和珅。


  


  和珅的权势越来越大,在不受制约的情况下,就更为所欲为,忘乎所以。或许是和珅的仕途太过顺利,也或许是他的权力太大,他才越来越作威作福,不可一世。他确实督办过那么多的贪污案件,但是却没有吸取那些贪官的教训,既没有管好自己,又没有管好自己的仆人,以至于重蹈覆辙,到末了也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嘉庆四年(1799)的正月,可谓是和珅的一个劫数,乾隆皇帝帝驾崩后,嘉庆皇帝旋即下诏,宣布和珅的二十大罪状,并且赐死。


  


  至于从和珅家里到底抄出多少家产,至今都没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说法。当时大清国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六七千万两银子,然而和珅的财产,却相当于当时全国10倍以上的年财政收入。


  


  如此说来,把和珅誉为清朝第一贪,一点都不为过。若是把他家的财产全部折合成银子的话,不是以百万两计,而是要以亿两计算的。这样的巨贪被处死,也算得上是实至名归,死不足惜。


  


  再说当下,我们身边总是有那么多落马的高官,他们在在当红之际,也以自己的能力、水平、政绩像和珅那样被提拔到更高职位上。这些人随着职务的升迁、权力的扩大,俨然慢慢就具有了“官老爷”的作风和“官衙门”的做派,他们把自己当年的誓言与原则抛弃得一干二净,甚至用原则做交易、拿权力当筹码。


  


  这些贪官们走过的路,其实与当年的和珅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从反贪到自己贪,从一职能臣到一代蛀虫,从轻贪小贪到大贪巨贪,这般逆行,如此转变,确确实实任性得可怜,当他们自己给自己的政治生活画上了句号,他们身上的经历,也很值得我们做出深刻的反省。


  


  权力面前,威风再大,地位再高,不过是一节浮云,任何失去监督的绝对权力、任何放纵权势的天马行空,终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都是会被时代所抛弃的。为官者,若不能引以为鉴,若不能淡泊明志,又何以走好这一程官路,还谈什么漫漫人生之途?


  


  权力虽好,地位虽高,但失去监督的绝对权力、放纵权势的“天马行空”,总会受到法律的严惩,被时代所抛弃。不能不引以为鉴,不能不淡泊明志,才能用心走好自己的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