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文学书评莫言赤道蚂蚁 |
分类: 赤道蚂蚁叙光影 |
莫言在小说《红高粱》的开头段落里写着这样一句话:“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也就是这句话,我一直都想找来张艺谋在许多年前拍出的那部同名经典影片,我不知道,当初的张艺谋的初衷是否也想着力表现出原著小说里那个高密,只是感觉,无论是谁,只要认真的从那片”高粱地“里走过,定然会牵出无限感慨来。我一直以为,无论是莫言在原著里辛辣刺激的文笔,还是张艺谋在电影里满地飘红的镜头,发生过“红高粱”故事的这个地方,都和后来的相关作品一样,都是到处洒满了浓浓郁酒香的,那些游走在这片土地上的前辈们说出的每句话,做出每件事,原来都燃起过人性内部关于渴望的火种,多年之后,这些火苗也一直都在蔓延着,它在熨帖着人性一切冰冷的同时,也在炙烤着人性所有的热情。
我个人一直都认为,《红高粱》是一部从头至尾都在燃烧着大火的书,原著小说和电影都是这样。莫言在文字的开头点起了脆亮的火星,而张艺谋也在影片的开始铺就了灿烂的火红,随后的燎原之势,一直都让这堆火越烧越烈,也越烧越稳。
《红高粱》的交错的时间线时常会叫人感念起大时代抽象的恢弘,“我”的爷爷和奶奶在他们的那个年景里恋爱着,揪扯出无数次的疼痛和呐喊,最终也被历史的焰火烧成了灰烬,他们的名字被刻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同那段历史融为了一体。百年之后,成为他们子孙的我们,在聆听他们故事的时候,却感觉到了这样一种深深地自卑,与他们高大威猛的身姿相比,我们竟相形见拙。
在高粱地这片”森林“里,耀眼的新绿和刺目的鲜红,都是这部作品想要着力表现的基色,哪怕是后来逐渐被拉出来的“性”,也都同样透射出最原始的灿烂。是这些令人亢奋也叫人萎靡的颜色才构筑了《红高粱》充满顽强生命力的民间世界,这里所有人的理想状态自然也就成了最充沛也最饱满的精神支柱。照耀在高密这片土地上的阳光终是把无边的高粱地变成了神秘的“魔都”,未开化的田地连同着一切自然法条,逐个都被兑换成了各种温床,在这些温床上,慢慢滋长起来爱情、仇恨、灵欲,还有暴力......它们像极了干燥的炭火,即便是与零星之火的相遇,都同样能够引发一场场烈烈的大火。
在高密这个血红的地方,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高粱地的闷热和土壤里的骚动成为了一种可能;暴力和原始的性爱关系也成为了一种可能;人活的好好的就死了也成了一种可能;就连后来狗们与这片土地继续亲密着也成为了一种可能。我想,狗的出现,是为了呈现出烈性来的,关乎高密的一切进攻和防守,内讧和分裂,自然做爱和暗地野合,连狗们都这样了,人性又有什么汗颜呢?
《红高粱》中的高密乡就是这个样子,这里的农民们把这种传统硬是走得这般义无反顾,也走得这般一厢情愿。他们把最原始的烈性和豪放,狂妄和无畏就这样献给了高密这片火红的土地,在这些人们的影响下,似乎连后来的莫言和张艺谋也变得如酒神般的迷狂。
毕竟,能够像莫言和当初的张艺谋那样,能够用最真诚、丰富、直接的肺腑之言来表现一段历史的人显然是不多见了,回望那么深远的历史,我们也唯有辛辛苦苦地找来一团火,然后依偎在它的旁边,一次次来祭奠这片属于民族的土地和生活,同时也唯有借助这些火来祭奠我们最伟大的祖先,是他们让我们才有所期望,期望一切血性豪情的种子能在我们的身体里生根发芽,直到长成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