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伯虎创作春宫图背后的那些事

(2013-03-13 16:42:50)
标签:

文化

史话

新浪博客

赤道蚂蚁

草根博客

唐伯虎创作春宫图背后的那些事
    为了生计的需要,唐伯虎还应人所求,描绘过大量的色情画之类的春宫图。另外,他在山水画方面造诣很高。但唐伯虎是院派这种风格正统的画法,而不是沈周、文徵明那种文人画风格,是有特定原因的 
                                                                                 ——题记

                        唐伯虎创作春宫图背后的那些事


众所周知,大才子唐伯虎(唐寅)在民间流传最广的就是出自于他手下的人物仕女画。因其人物画多感慨世情,更重要的是他的画风又兼取诸家之法,尤其是在创作过程中吸收了院派和文人画的长处,竟然自成一派地开创了一条能表现唐伯虎自我精神的画路。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唐伯虎为了生计需要,曾经应人所求,绘过大量色情画之类的春宫图,自古以来,唐伯虎的《春宫图》就颇受关注和争议。


明朝中后期,由于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在,各门类的文化事业促进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大众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特别是绘画交易现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程度,绘画和交易方式的多样性,使得艺术市场逐步繁荣起来,大多数画家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唐伯虎作为当时苏州地区名声大噪的画家之一,水到渠成地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中来,由于他的卖画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友情赠送、订购、延请、直接现金交易等,因此“门厅火爆”。


   然而,卖文鬻画不管怎么说,都是一种市场行为,作为一大生意,在收益创收方面毕竟不稳定,任何生意都必须面对亏损的风险,“花无百日红”,后来唐伯虎也过上物质相对匮乏的生活。由于当时的市场上的画价大多很便宜,唐伯虎的“生意”一度陷入僵局,甚至曾经陷入无米下炊的生活窘境。


  据史书记载,弘治十八年(1505),时年36岁的唐伯虎在苏州城西北建造了桃花庵别业,他的后半生也基本上是在这里度过的。至于建造桃花庵的经费,可想而知都是他一人利用作画筹措的,由此来看,唐伯虎的诗画谋生之路至少给他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生存环境。特别是在当他生意好的时候,求画者渐多致使忙不过来,便请老师周臣代笔。所以,后人在辨别唐寅画作的真伪时就说:“及六如以画名世,或懒于酬应,每请东村(周臣)代为之。今伯虎流传之画,每多用笔,在具眼者辨之。”可见唐寅的名声。于是一些贪图私利的人,不惜作伪以牟取暴利。


  以卖画为生使唐伯虎取得了经济上的自给,由此决定了他人格上的独立,对他后半生的诗画文艺创作亦产生了深刻的作用,甚至直接影响到其艺术观和创作风格。


  在民间流传最广的是唐伯虎的人物仕女画。他的人物画多感慨世情之作,表现出愤世嫉俗的心态。他兼取诸家之法,特别是吸收了院派和文人画的长处,独树一帜,开创了一条能表现自我精神的画路,行笔秀劲缜密,有着潇洒清逸的气韵。这一类作品多取材于历史与民间故事,尤其以描写欢场女子为多。唐伯虎的人物画可大致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类。前者典型的有《王蜀宫妓图》,画中精心描绘了四位盛妆等待君王召唤的宫妓形象,工笔重彩,体现了画家在造型用笔及设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艺。


   这时期在繁华的江南城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娼妓越来越盛。在苏州这样经济发达的城市,此业就显得尤为兴盛。唐伯虎作为一个命运曲折而又多情重义的文人,面对那些“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女性,自有惺惺相惜之意,于是便以这种题材来表现自己的性情。同时,更深层的原因是,他的这种题材源于当时绘画商品化及自己卖画的需要。唐伯虎生活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此时的商人和地主大都喜交名士,吸收了众多的文人和画家与之交往,而这些富豪往往把自己装扮成好文知画的风雅人士,面对特殊的消费群体,唐寅在创作人物画作品时,就不能不考虑接受者的审美趣味和心理需要。


  为了生计的需要,唐伯虎还应人所求,描绘过大量的色情画之类的春宫图。另外,他在山水画方面造诣很高。但唐伯虎是院派这种风格正统的画法,而不是沈周、文徵明那种文人画风格,是有特定原因的。唐寅的花鸟作品不多,但不可不提。他擅长水墨写意花鸟,墨韵明净、意境高雅。其所绘《雨竹图》,以浓墨绘近竹,淡墨绘远竹,笔墨淋漓,气韵酣畅。书画作品的情托于象,而意趣更在点画外。这种风格的花鸟画,无论从题材还是画法来看,也都是适应社会大众喜好的需要。


   【根据历史文献整理,专栏合作文稿,如有异议,请纸条联络,拒绝恶意评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