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赤道蚂蚁
赤道蚂蚁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913
  • 关注人气:3,5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艋舺》:一副爆裂的青春风情画

(2011-08-16 08:04:15)
标签:

娱乐

影评

桐柏

淮河源

桐柏县人民法院

董万军

文化

分类: 赤道蚂蚁叙光影

《艋舺》:一副爆裂的青春风情画

 

    对于一部电影而言,利用特定的影像讲故事是非常重要的,会讲故事与不会讲故事、故事讲得好不好,会对一部电影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我敢肯定,《艋舺》就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仅凭这一点,就可以证明这部影片的导演钮承泽绝对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然而,细细回味《艋舺》的故事情节,其实这部影片还蕴藏着太多的感动元素,这样的渲染力给了《艋舺》另一种定义,艋舺中的感动出自于情义,出自于兄弟之间的道义。这样的观影感受为影片增添了一份新意,同时也撑起了电影的厚重感。

 

影片中钮承泽采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祭奠残酷而壮美的青葱岁月,为电影着上了悲壮的基调。在20世纪80年代的艋舺庙口,五个青涩少年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下结为生死之交,又在动乱的个性时空里选择彼此残杀。血与泪、爱与恨的背后是氤氲着孱弱的情与意,所谓的生死情谊却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更敌不过无处不在的尔虞我诈。五个懵懂少年面对生与死的考量,每个人一开始都是抱着义气行走在漫漫江湖,然而最终却都是落得伤痕累累的悲情一生。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选择退却、隐没,试图让灵魂连同命运重生;一部分人选择背叛,让青春的本色肆意绽放也肆意凋零;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继续前行,继续用饱蘸激情与洒脱的步履去丈量生死旅途……在这个人生交叉点上所有的人都分道扬镳,用坦露在躯体之外的烈性铺陈开一副副爆裂的青春风情画。

 

《艋舺》中,几个少年踌躇于自身的定位,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而导演却迷离于影片的整体风格,看似无意却是有意呈现,让这种迷离在光影中逐渐清晰。从片单上来看,这部电影的野心已然显露端倪,但是在影像的挥洒中竟然烟消云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遗憾。钮承泽原本是想构建一个时代的标志码,一不小心却竟然把它做成了一种类似《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般的悲情史诗;李大齐的美术过于浓艳、热烈,仿佛有些格格不入;陈珊妮的影像配乐也太过柔和,似乎从本质上削弱了故事的悲凉内核,有些适得其反,把所谓的社会控诉转向了自我反省,继而又把这种类似于自我剖析引向一个未知的渡口。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份反省总是有限,对于一个从来没砍过人的混混,他眼中的江湖和一个找不到足够钱的导演相提并论的话,江湖与娱乐圈,本来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清晰度。


    面对江湖,《艋舺》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情怀,在那些少年们相互围堵的段子里,导演故意把影像处理得依然青涩,见序渐进的拉伸、或缓或急的推移,镜头里的各种元素徘徊与写实和写意之间,故意让所有呈现出的景象无法统一,这种艺术处理的确在这部片子里值得称道。回顾《艋舺》所表述的各个阶段的情节,让人很有感触。前一部分充满太多的滑稽味道,而主人公的动作大多充满了电玩风格,这样种效果同时也再现了那个时代特色;后一部分却又把持不住地回归到传统化的现实路数,故意制造了一个显而易见的戏剧化结尾,从而提高了整个影片的可看性。而贯穿整个影片中的台湾黑帮似乎总是浮于表面,难免会让人质疑,影片将墨点总是集中到这样几个孩子们的身上,无形之中让他们的形象变得和他们的目光一样迷茫,例如在影片中阮经天饰演的和尚与人密谋害了大佬,这种杀人动机或许是源于私分,或是源于积怨,并非是为了庙口和少公子。如果是这样的话,子承父业,天经地义,又何必渡船远赴菲律宾苟且保命?这样的拷问,影片给出了答案。

 

无论是这些纷乱的思绪还是那些错综的事实,最后通通都被《艋舺》中恸人情义所掩盖,无论是占有也好,还是哀怨也罢,导演拍这部影片的初衷并非一般意义,纵观全片,其间的哀怜、幽怨远远多过了表面上的壮阔抒怀。一个很显而易见的实例就足以说明这一点,用蚊子(赵又廷)的视角来叙事,事实上就等于变相说明他不赞同和尚的疯狂举动,这样的处理既艺术又精准。而哀怜的基调不单单在眼泪半湿的蚊子身上,又自然而然地绵延到他的母亲,还有那个带着胎记的雏妓……这些偶像剧的思路似乎是用多了,反倒显得孱弱而拖沓。虽然阮经天过于爆炸式的表演从某些层面挽救了自己的角色,但是另一个人物赵又廷的青涩则难以找到亮点,从而使整部片子再没有那种晚来风急的暗里激荡。


   《艋舺》更像是一场旋风,也偶然也必然的外部侵袭和内部变乱颠覆了五个少年的命运,让浪漫的青葱岁月沾染了血色和仇怨。几个少年从莫逆之交发展到追杀夺命,到最后除了迷茫什么都没有找到,青春变得黑暗,岁月从此不再美好。在那样一个青涩的年纪,太多的人总有着很多不明不白的事,错就错在人们把道义看得太过深重,却从来没能去体会隐藏在生命中的意义;那样一个混乱的年头也总会有着很多烦心的事,同时又有很多值得留恋的事,或许我们还能突然记起某一个并不漂亮的女生,或许就就在此刻正好激起了你内心的涟漪。当初的她,到底为谁穿上了嫁衣?而当初的你,却又是一副什么样子?是《艋舺》中的和尚、蚊子、志龙,还是其他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